[实用新型]一种防滴水氧气湿化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4474.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1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蒋孝松;蔡建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16 | 分类号: | A61M16/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滴水 氧气 湿化瓶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滴水氧气湿化瓶,包括湿化瓶,所述湿化瓶的外底部连接有接水罐,用于容纳湿化瓶外壁液化形成小水珠。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结构不仅解决了温差所致湿化瓶身滴水的问题,而且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也提高了吸氧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滴水氧气湿化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氧气湿化瓶能启到氧气湿化的作用,但存在以下不足
1.传统湿化瓶由于吸氧时间过长导致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化瓶温度有温差,常导致湿化瓶外壁有凝结的小水珠往往会打湿患者的床单位和床旁桌。
2.湿化瓶外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往往会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
3.湿化瓶外的水珠往往会打湿湿化瓶外的患者信息标签,增加了核对的难度和护理工作量。
4.湿化瓶外的水珠滴落在地面上患者往往以为是湿化装置漏水,造成患者治疗时的恐惧心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滴水氧气湿化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滴水氧气湿化瓶,包括湿化瓶,所述湿化瓶的外底部连接有接水罐,用于容纳湿化瓶外壁液化形成小水珠。
进一步的,所述湿化瓶的外底中间设置有凸起部,所述接水罐的内底中间设置有凹陷部,所述湿化瓶的凸起部与接水罐的凹陷部相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凸起部与凹陷部之间通过螺纹旋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由高出接水罐内底面的凸起块开孔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罐的罐体为隔热材料,便于隔绝外界热空气,避免罐体上再次液化形成小水珠。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罐为桶型结构,接水罐的侧壁为外凸的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罐的外底部均布有若干个凸起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结构不仅解决了温差所致湿化瓶身滴水的问题,而且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也提高了吸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1、湿化瓶,11、凸起部,2、接水罐,21、凹陷部,22、凸起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滴水氧气湿化瓶,包括湿化瓶1,所述湿化瓶1的外底部连接有接水罐2,用于容纳湿化瓶1外壁液化形成小水珠,接水罐2能很好地储存小水珠避免打湿患者的床单位和床旁桌,避免了小水珠所造成的患者周围环境污染,也避免水珠打湿患者信息标签,方便核对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患者也不再误认为是湿化瓶在漏水,消除恐惧,增加了治疗的配合度和安全性。
所述湿化瓶1的外底中间设置有凸起部11,所述接水罐2的内底中间设置有凹陷部21,所述湿化瓶1的凸起部11与接水罐2的凹陷部21相配合连接。
所述凸起部11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凹陷部2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凸起部11与凹陷部21之间通过螺纹旋接在一起,便于装卸和倾倒收集的水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44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