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净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3961.2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88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丰产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润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郭堃 |
地址: | 26660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净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部横向安装有固定条,且固定条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净化芯体、第二净化芯体、第三净化芯体和第四净化芯体,所述第一净化芯体的顶端密封管路连接有第一U型管,且第一U型管的另一端口与第二净化芯体的顶端进行密封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净化芯体的底端密封管路连接有第三U型管,且第三U型管的另一端口与第三净化芯体的底端进行密封管路连接,所述第三净化芯体的顶端密封管路连接有第二U型管,且第二U型管的另一端与第四净化芯体的顶端处进行密封管路连接,进而通过第一净化芯体、第二净化芯体、第三净化芯体和第四净化芯体进行过滤净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领域,尤其是涉及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民众使用的水虽然经过自来水厂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后,自来水大体已经达到了GB5749-2006水质标准。但是从自来水水厂到用户的水龙头,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管网输送,尤其是在一些老的小区和居民居住地,使用的还是年代久远的镀锌管和水泥管道来输送自来水,长期使用的管道老化后,产生的泥沙,铁锈等物质混入到自来水中,最终还是被人民群众不加处理的使用,影响到了各种用水设备的使用寿命,比如龙头、花洒被泥沙堵塞,热水器和锅炉有污物沉淀等,为此提出净水设备。
实用新型(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净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部横向安装有固定条,且固定条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净化芯体、第二净化芯体、第三净化芯体和第四净化芯体,所述第一净化芯体的顶端密封管路连接有第一U型管,且第一U型管的另一端口与第二净化芯体的顶端进行密封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净化芯体的底端密封管路连接有第三U型管,且第三U型管的另一端口与第三净化芯体的底端进行密封管路连接,所述第三净化芯体的顶端密封管路连接有第二U型管,且第二U型管的另一端与第四净化芯体的顶端处进行密封管路连接,进而通过第一净化芯体、第二净化芯体、第三净化芯体和第四净化芯体进行过滤净水。
优选地,所述第一净化芯体和第三净化芯体内部均填充有活性炭,且第二净化芯体和四净化芯体内部均填充有石英砂。
优选地,所述设备主体内部底端的左侧处安装有第一增压泵,且第一增压泵的左侧处密封管路连接有进水管,并且通过进水管对外界需净化的水源进行抽取,所述第一增压泵顶端密封管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口与第一净化芯体的底端进行密封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设备主体内部底端的右侧处安装有第二增压泵,且第二增压泵的右侧处密封管路连接有出水管,并且通过出水管对净化完毕的水源进行排放,所述第二增压泵顶端密封管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且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口与第四净化芯体的底端进行密封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条的表面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排列的通孔,且固定条通过通孔分别与第一净化芯体、第二净化芯体、第三净化芯体和第四净化芯体进行套接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第一净化芯体和第三净化芯体内部的活性碳有效地吸附原水中的有机物、游离性余氯、胶体、微粒、微生物、某些金属离子及脱色等,且利用第二净化芯体和四净化芯体内部的石英砂除去原水中较大颗粒的悬浮物、泥沙、杂质等,降低水的混浊度,而且还可以使水中的有机物质、细菌、病毒等随着浊度的降低而被大量去除,并为滤后消毒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润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润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39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