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漏斗及建筑雨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3358.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1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许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德普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 |
代理公司: | 东莞科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0 | 代理人: | 肖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漏斗 建筑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漏斗及建筑雨水系统。雨水漏斗包括:筒状体,筒状体的底板中部连接有内筒,内筒设有内过滤孔,内筒两侧分别设有外轴孔,内筒内设有隔板,隔板与内筒间隙配合,隔板设有多个穿孔,隔板的两侧设有内轴孔,内轴孔内设有弹簧和转轴,转轴与弹簧抵接,转轴伸出内轴孔并插入外轴孔,转轴连接有扭簧,扭簧位于外轴孔内且一端与外轴孔侧壁连接;内筒的上端连接有若干个横杆,横杆的上方搭接有浮块,浮块的中部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穿孔之间连接有拉绳,当浮块上浮时,浮块拉动隔板旋转。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态收集空间,内过滤孔、内筒、浮块以及隔板,使得雨水漏斗可适用于各种下雨量,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雨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漏斗及建筑雨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在设计雨水系统时,均会在楼顶设置一个流水槽、雨水漏斗以及与雨水漏斗连接的雨水管;考虑到楼顶垃圾以及树叶等固态物堵塞雨水管,一般会在雨水漏斗上设计过滤结构,设置过滤结构后,必然导致雨水的流速受限,当遇到大雨、暴雨等下雨量较大时候,雨水漏斗则不能及时排除沉积的雨水,导致雨水漫延至室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雨水漏斗,该雨水漏斗既可以在平时起到过滤作用,同时在大雨时,能快速通流,减少雨水漫延几率。
一种雨水漏斗,其包括:上端开口的筒状体,筒状体的底板中部连接有两端开口的内筒,内筒的高度低于筒状体的高度;所述内筒的侧面上端设有多个内过滤孔,筒状体与内筒之间的下端空间形成固态收集空间,所述内筒的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外轴孔,内筒内设有与之配合的隔板,隔板与内筒间隙配合,隔板设有多个穿孔,隔板的两侧设有内轴孔,内轴孔内设有弹簧和转轴,转轴的一端与弹簧抵接,转轴的另一端伸出内轴孔并插入外轴孔,所述转轴连接有扭簧,扭簧位于外轴孔内且一端与外轴孔侧壁连接;所述内筒的上端连接有若干个横杆,横杆的上方搭接有浮块,浮块的中部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其中一个穿孔之间连接有拉绳,当浮块上浮时,浮块拉动隔板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内侧面设有一限位块,限位块与隔板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上端设有若干插接孔,插接孔连接有插杆,插杆的上端连接有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外套设有外筒,外筒的上端设有与内过滤孔相配合的外过滤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下端连接有与筒状体内部相配合的环形板,环形板的下端与筒状体的底板上端面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体的下端面设有与内筒同轴的环形凹孔,环形凹孔连接有连接管。
一种建筑雨水系统,包括上述的雨水漏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态收集空间,内过滤孔、内筒、浮块以及隔板,使得雨水漏斗可适用于各种下雨量,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限位板;2——内筒;3——外筒;4——插杆;5——筒状体;6——连接管;7——外过滤孔;8——环形板;9——固态收集空间;10——限位块;11——浮块;12——连接孔;13——拉绳;14——横杆;15——隔板;16——穿孔;17——转轴;18——扭簧;19——插接孔;20——弹簧;21——内过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德普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德普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33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窑炉尾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低耗的电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