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3201.1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8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43 | 代理人: | 吉海莲;郑德龙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骨折 技术 修复 关节 软骨 损伤 辅助 器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包括施力部、连接套以及连接杆,施力部包括滑杆和滑块,滑杆的一端部设有截止帽,滑块可以在滑杆上自由滑动;连接套用于套在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适当位置处并固定在该处;连接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其之间的连接杆体,第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施力部的滑杆的另一端部活动连接,第一端与第二端在滑杆延伸的方向上相距第一距离且在与滑杆垂直的方向上相距第二距离。滑杆的另一端部相较于截止帽和滑块更靠近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滑杆能够朝向或远离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以精确控制医生用力方向,从而避免对软骨下骨的副损伤,提高微骨折疗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软骨是关节内覆盖在骨表面的结构,弹性好,所以能缓冲相连骨在运动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而且软骨表面光滑,表面摩擦力非常小,使相邻骨之间的运动更顺畅。运动中受伤或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软骨磨损,软骨会变薄,甚至破裂、缺失,叫软骨损伤,患病关节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终末期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此时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风险和费用都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软骨损伤修复方法是微骨折术,即在软骨缺损部位裸露的软骨下骨表面用特殊器械间隔一定距离制作一定深度的骨洞,使骨髓细胞与血液凝结,成为平滑且坚固的修复组织,代替软骨的作用。软骨损伤常用工具为微骨折器械。微骨折器械是一种在关节镜下用于微创治疗的骨科器械。现有微骨折器械比较典型的是微骨折专用手锥,其包括修复尖端部和操作把手。
微骨折手术需要医生在狭小的关节腔内进行操作,当使用一定弯折角度的微骨折器械时,外科医生需要依赖腕部力量并通过微骨折器械的尖部在患者的关节内骨质表面打孔,由于其尖部与操作把手之间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呈一定角度,所以直接敲击把手尾部的力会使与之呈一定角度的尖端在骨质内水平移位,而不是手术所需的垂直于骨表面向下的力,因此会造成软骨下骨的副损伤,从而影响微骨折手术的疗效。而且其尖部位置处于微骨折器械远端,属于费力杠杆,不利于医生操作。有鉴于此,医生在使用现有微骨折器械时往往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才能顺利完成手术。然而,目前的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结构简单,基本上只能起到力学传导作用,对于要实现的复杂功能(如针对性施力、匹配不同角度的尖端、器械固定位置可调、匹配不同直径和不同长度的微骨折器械等)均难以实现。
因此,现有的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适用性不强、使用灵活性较差、对手术精确性的提高没有实质性帮助,而且会造成对软骨下骨的副损伤;此外现有的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不能帮解决医生节省体力,让医生更多精力花在手术本身。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手术的精确性,解决便于医生操作、减少手术创伤等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包括施力部、连接套以及连接杆,
所述施力部包括滑杆和滑块,所述滑杆的一端部设有截止帽,所述滑块可以在滑杆上自由滑动;
所述连接套用于套在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适当位置处并固定在所述适当位置处;
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其之间的连接杆体,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施力部的滑杆的另一端部活动连接以实现滑杆的操作长度可调,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滑杆延伸的方向上相距第一距离且在与所述滑杆垂直的方向上相距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部相较于所述截止帽和所述滑块更靠近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所述滑杆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3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铁消防用喷水机构
- 下一篇:缆线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