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气织机送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1607.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5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清;蔡建嵩;陈添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纤丝舫(苏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7/30 | 分类号: | D03D47/30;D03D4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气 织机 送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喷气织机送经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支架,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支架靠上侧的前端外壁上,所述支架靠上侧左方设置有圆盘,所述支架的左端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的左端连接有上轴,所述上轴下侧的支架上设置有织轴,在通过本实用新型喷气织机送经装置进行送经工作时,通过上轴、织轴以及下轴的相互作用,上轴、织轴以及下轴成对设置,握持经纱进行牵伸引动,上轴、织轴以及下轴的合理配合,确保输出纱条的均匀度,由传动机构积极传动,通过装置上的控制箱可以对上、下轴进行控制,使得上、下轴送经时的工作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能够单独的控制上下轴的送经时经纱用量,在实际的送经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送经装置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喷气织机送经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气织机由于喷气技术的突破性提高以及电子计算机、传感器及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运转速度,织机的自动监控水平也取得了显著的大进展,经过不断改进,现代喷气织机已具有速度高、自动监控水平高、产品质量高、品种适应性强等许多优点,成为织布生产设备中发展最快的机型,而喷气织机送经装置从机构作用原理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类,机械式送经机构比较复杂,调节滞后,失真,织疵较多,电子送经机构简单,作用灵敏,适应高速,是织造技术进步的一个方向。
现有的送经装置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送经装置在实际的喷气织机生产工作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送经装置的上下轴送经时是同步的,同时进行工作,不能单独控制上下轴的送经时经纱用量,在实际的送经过程中,实用性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喷气织机送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送经装置的上下轴送经时是同步的,同时进行工作,不能单独控制上下轴的送经时经纱用量,在实际的送经过程中,实用性能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喷气织机送经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支架,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支架靠上侧的前端外壁上,所述支架靠上侧左方设置有圆盘,所述支架的左端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的左端连接有上轴,所述上轴下侧的支架上设置有织轴,所述支架的右端设置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的右侧设置有侧座,所述侧座靠上侧的右端外壁上设置有轴承,所述支架的下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侧的支架的左侧设置有下轴,所述制动器通过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盘和支架相互之间保持相互平行状态,所述圆盘和支架靠上侧的左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轴、织轴和下轴均为圆柱状结构,所述上轴、织轴和下轴均横向排列。
优选的,所述上轴和下轴可分别进行控制,所述支架与上轴和下轴相互之间保持相互垂直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后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一侧的支架上设置有后梁,所述后梁的一侧设置有毛杆。
与现有送经装置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喷气织机送经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喷气织机送经装置在现有送经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得送经装置在实际的生产加工的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本实用新型喷气织机送经装置主要是由圆盘、托架、上轴、织轴、下轴、制动器、支架、控制器以及连杆等结构共同组成,在通过本实用新型喷气织机送经装置进行送经工作时,通过上轴、织轴以及下轴的相互作用,上轴、织轴以及下轴成对设置,握持经纱进行牵伸引动,上轴、织轴以及下轴的合理配合,确保输出纱条的均匀度,由传动机构积极传动,通过装置上的控制箱可以对上、下轴进行控制,使得上、下轴送经时的工作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能够单独的控制上下轴的送经时经纱用量,在实际的送经过程中,根据工作的需要,调节上、下轴的送经量,本实用新型喷气织机送经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纤丝舫(苏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纤丝舫(苏州)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16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型废气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垃圾焚烧尘雾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