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油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0892.X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7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雷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郴州市苏仙区绿缘野生藤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B01F7/02;B01F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423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油 生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油生产系统,属于茶油生产领域,包括进料装置、蒸煮装置、缓冲槽和榨油机;蒸煮装置底部设有缓冲槽;蒸煮装置包括密封的蒸煮桶和蒸煮桶外侧的保温仓,蒸煮桶的上方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进料装置连接;蒸煮桶底部中心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穿过加热仓。本系统结构简单,能够连续对茶籽进行蒸煮和压榨,降低人工,同时蒸煮装置通过传送带对物料进行输送,操作快速方便,减少蒸煮时间,节省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油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油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茶籽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在我国南方分布很广,从油茶中提取的茶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格和保健功能,它能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延缓动脉硬化,增加肠胃吸收功能,促进内分泌,防治神经功能下降,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其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称。因此,茶油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干燥是油茶籽加工利用的第一道工序,对油茶籽的品质、出油率和油脂的品质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茶油主要是农户自种、自收、自管,进行作坊式榨油。
目前茶油生产工艺主要为蒸煮-压榨-过滤-精提,而在蒸煮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常规的橡木桶或一般的木桶进行蒸煮,这种蒸煮升温慢,增加了能耗。同时未进行搅拌,受热不均匀,为达到压榨条件所需的蒸煮时间更长,能耗偏大。另外通过木桶进行蒸煮后,茶籽需要全部倾倒出来,再进入榨油机中,在倾倒的过程需要中断生产,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耗能和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保持热量,降低能耗,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茶油生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茶油生产系统,包括进料装置、蒸煮装置、缓冲槽和榨油机;所述蒸煮装置底部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与榨油机连接;所述蒸煮装置包括密封的蒸煮桶和蒸煮桶外侧的保温仓,所述保温仓内设有隔热层;所述蒸煮桶的底部设有加热仓,所述加热仓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保温仓与加热仓之间设有铁质或铜质的隔板;所述蒸煮桶的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进料装置连接;所述蒸煮桶底部中心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穿过所述加热仓;所述出料口底部设有倾斜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与缓冲槽连接;所述缓冲槽与榨油机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进料装置为第二传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桶的底部为漏斗型;所述出料口在漏斗型底部的中心;所述加热装置在出料口周围环型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均设有多个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仓和蒸煮桶之间设有进料通道,所述第二传送带穿过所述进料通道与进料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二传送带;第一转轴的两端旋转固定在进料通道的两侧,且第一转轴与进料通道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桶内设有至少一个搅拌棒,所述搅拌棒包括搅拌轴和在搅拌轴上螺旋分布的旋转叶片。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齿轮和链条与搅拌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水平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桶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顶部设有可活动的排气冒;所述排气管侧面设有至少两个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排气方向为水平。
本实用新型茶油生产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系统结构简单,能够连续对茶籽进行蒸煮和压榨,降低人工,同时蒸煮装置通过传送带对物料进行输送,操作快速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郴州市苏仙区绿缘野生藤茶有限公司,未经郴州市苏仙区绿缘野生藤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08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