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直流切换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25057.7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3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刚;谢胜涛;阳宁峰;易文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希诺达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霍维英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城路71号***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切换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交直流切换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E)和检测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E)用于将输入电流转换为负载所需直流电,输入电流经过电源模块(E)后分别由正极输出端(N)和负极输出端(L)输出;所述检测控制模块包括驱动控制芯片(C),还包括串联的取样电阻(R)、第一N沟道MOS管(Q1)和第二N沟道MOS管(Q2),取样电阻(R)反馈信号给驱动控制芯片(C)控制第一N沟道MOS管(Q1)或第二N沟道MOS管(Q2)的截止/导通。当驱动控制芯片(C)检测到反向电流时,控制第二N沟道MOS管(Q2)截止,防止电路倒灌;当驱动控制芯片C检测的输出电流大于其内部电流限值时,控制第一N沟道MOS管(Q1)截止,防止输出过流进行短路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直流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直流切换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源领域上针对交、直流接入的输入源切换方案较多,其方案大多采用输出端串联二极管防倒灌,或采用继电器等开关器件进行控制。应用于电源的输入源自动切换过程仍存在如下问题:
1、输出端串联二极管虽能做到无缝切换,但器件功耗较高,整机效率偏低;
2、采用继电器等开关器件控制时,可降低功耗,但在切换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切换时间,对次级设备会造成瞬间掉电的影响。
故传统的切换技术相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在降低功耗的同时并解决切换时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直流切换控制系统,以解决在切换电路无法同时降低功耗并解决切换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交直流切换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E和检测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E用于将输入电流转换为负载所需直流电,输入电流经过电源模块E后分别由正极输出端N和负极输出端L输出;所述检测控制模块包括驱动控制芯片C,还包括串联的取样电阻R、第一N沟道MOS管Q1和第二N沟道MOS管Q2,取样电阻R反馈信号给驱动控制芯片C控制第一N沟道MOS管Q1或第二N沟道MOS管Q2的截止/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控制芯片C接收取样电阻R反馈的输出电流并与其内部的电流限值比对,输出电流大于/小于电流限值,驱动控制芯片C控制第一N沟道MOS管Q1截止/导通;所述驱动控制芯片C检测到取样电阻R的反向电流时,控制第二N沟道MOS管Q2截止,反之导通。
优选地,所述驱动控制芯片C采用芯片LTC4364-2,芯片LTC4364-2引脚HGATE与第一N沟道MOS管Q1的第一栅极G1连接,引脚DGATE与第二N沟道MOS管Q2的第二栅极G2连接,引脚SENSE接入取样电阻R输入端,引脚OUT接入取样电阻R输出端,引脚SOURCE与第一N沟道MOS管Q1的第一源极S1和第二N沟道MOS管Q2的第二源极S2连接;第一N沟道MOS管Q1的第一源极S1与第二N沟道MOS管Q2的第二源极S2连接,第一N沟道MOS管Q1的第一漏极D1接入正极输出端N,第二N沟道MOS管Q2的第一漏极D2接入取样电阻R输入端。
优选地,根据输入电流为交/直流电,电源模块E采用AC-DC/DC-DC转换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电源模块输出端进行交、直流的接入设计,N沟道MOS管导通时内阻非常低,能有效降低功耗,通过串联两个N沟道MOS管可在降低功耗的同时解决切换时间的问题,两个N沟道MOS管通过驱动控制芯片C控制其截止/导通,当驱动控制芯片C检测到反向电流时,控制第二N沟道MOS管Q2截止,其特性等效于二极管,可以实现电路中多路并联防倒灌及进行电流接入;当驱动控制芯片C接收到取样电阻反馈的输出电流大于其内部电流限值时,驱动芯片C控制第一N沟道MOS管Q1截止,电路能有效完成输出过流及短路保护,防止输出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源模块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希诺达通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希诺达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250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源音频信号处理电路
- 下一篇:一种LED调光调色电路及LED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