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丝杆轴的轴承油冷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23433.9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0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邢威;宗先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25/20 | 分类号: | F16H25/20;F16H25/24;F16H57/021;F16C3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79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丝杆轴 轴承 结构 | ||
用于丝杆轴的轴承油冷结构,包括丝杆,丝杆两端各装有一件轴承座,轴承座具有沿丝杆轴向贯通而成的轴承孔,轴承孔内装配有与之同轴的轴承,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孔紧配,轴承的内圈则与丝杆紧配,丝杆通过轴承与轴承座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轴承座外壁开设有注油孔和出油孔,注油孔和出油孔的类型皆为盲孔,轴承座内部则成型有围绕轴承孔的油道,并且油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注油孔和出油孔,从注油孔注入冷却油,冷却油绕经油道自出油孔排出。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注油孔、油道和出油孔在轴承座上提供了围绕轴承孔的冷却油流道,从注油孔注入冷却油,冷却油绕经油道自出油孔排出,从而通过冷却油带走轴承产生的热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用于丝杆轴的轴承油冷结构。
背景技术
丝杠机构是工具机械和精密机械上最常使用的传动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或将扭矩转换成轴向反复作用力。
现有技术中丝杠机构的结构多如图1所示,包括丝杆1’,丝杆1’两端各装有一件轴承座2’,轴承座2’内分别装配轴承3’,丝杆1’的端部由轴承3’支撑实现转动配合,螺套4’装配在丝杆1’上用于连接外部的被驱动件,丝杆1’两端通过螺母5’装有隔套6’,隔套6’将轴承3’的内圈固定在丝杆1’上,轴承座2’外侧通过螺钉7’装有压盖8’,压盖8’将轴承3’的外圈固定在轴承座2’上,这样整个丝杆轴系就装配成了一个可以稳定旋转的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的丝杆机构,在其转动过程中,轴承3’会和轴承座2’、丝杆1’等接触零件发生大量相对运动而产生发热。如果这些热量无法有效散出,会影响轴承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用于丝杆轴的轴承油冷结构,用于带走轴承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轴承的温度,保证轴承的精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丝杆轴的轴承油冷结构,包括丝杆,丝杆两端各装有一件轴承座,轴承座具有沿丝杆轴向贯通而成的轴承孔,轴承孔内装配有与之同轴的轴承,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孔紧配,轴承的内圈则与丝杆紧配,丝杆通过轴承与轴承座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轴承座外壁开设有注油孔和出油孔,注油孔和出油孔的类型皆为盲孔,轴承座内部则成型有围绕轴承孔的油道,并且油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注油孔和出油孔,从注油孔注入冷却油,冷却油绕经油道自出油孔排出。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注油孔、油道和出油孔在轴承座上提供了围绕轴承孔的冷却油流道,从注油孔注入冷却油,冷却油绕经油道自出油孔排出,从而通过冷却油带走轴承产生的热量,利于降低轴承的温度,保证轴承的精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丝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234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车载混凝土搅拌罐的转运支架
- 下一篇:一种拼装式脐橙包装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