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取芯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18889.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7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柴芮祥;王继成;陈斌;李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王学芝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取芯检测装置,包括旋转筒和若干检测感应器,该旋转筒的上部设有卡接部,所述旋转筒的下部沿该旋转筒的圆周设有一圈钻筒,钻筒内设有一扭矩杆,且钻筒的下端开口处设有钻头,钻头两两对应的固连在扭矩杆的下端,同时,该旋转筒的内部设有若干子电机,扭矩杆的上端两两对应的连接子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以及,检测感应器均采用片状感应器,且均集成于一软质薄板上,软质薄板通过金属粘结剂粘附于钻筒的圆周侧面上。本发明的优点是:集成度较高、使用较为精确和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取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岩土工程中进行地质与工程钻探时,传统取芯钻头功能单一只能用来取芯,且判断岩性以及前方是否存在异常体以及需要得知异常体性质、规模时,主要根据所取岩芯、岩粉、冲洗液颜色成分变化等进行判断。同时,钻探取出的岩样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原有岩石的完整程度。
然而,常见的取芯检测装置有一些缺点:
1、采集的数据种类有限,精度不高;
2、传感器结构复杂;
3、传感器布局不合理,且由于取样机空间狭小,传感器被迫分散安装在钻床上,距离岩层较远,导致信号失真;
4、传感器种类不多,钻取岩芯时岩层中的温度、岩样的合理长度等信号通常难以集中采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取芯检测装置,它具有集成度较高、使用较为精确和方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取芯检测装置,包括旋转筒和若干检测感应器,该旋转筒的上部设有卡接部,所述旋转筒的下部沿该旋转筒的圆周设有一圈钻筒,钻筒内设有一扭矩杆,且钻筒的下端开口处设有钻头,钻头两两对应的固连在扭矩杆的下端,同时,该旋转筒的内部设有若干子电机,扭矩杆的上端两两对应的连接子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以及,检测感应器均采用片状感应器,且均集成于一软质薄板上,软质薄板通过金属粘结剂粘附于钻筒的圆周侧面上。
所述旋转筒的下端面的中部设有红外线测距装置。
所述旋转筒的下端面的中部设有气动装置。
所述钻筒的下部设有开口朝向该旋转筒的轴心线方向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气动头。
所述钻头为锯齿形钻头。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集成度较高、使用较为精确和方便。具体的,本发明的多功能取芯检测装置将多个需要近距离测量的传感器集成在一张薄膜上,提高了传感器的集成度和信息的精度,装置的整体尺寸亦得到极大减小。同时,由于传感器芯片所设置的位置较为合理,可以同时采用多种芯片,能够采集温度、应力、振动、位移、转速、扭矩等众多物理参数和信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取芯检测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检测感应器在软质薄板上的布置图(相较于图1进行了放大);
图4是另一种实施例中的钻头的主视图。
图中:
10、旋转筒,11、卡接部;
20、钻筒,21、扭矩杆,22、钻头,23、子电机,24、容纳腔;
31、检测感应器,32、软质薄板;
40、红外线测距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18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