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以聚氨酯夹心复合板作为受力和保温结构的墙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14282.0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0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许金勇;张叶红;何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钢之杰钢结构建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38 | 分类号: | E04C2/38;E04C2/284;E04C2/34;E04C2/30;E04C2/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地址: | 200949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夹心 复合板 作为 保温 结构 墙面 系统 | ||
1.一种以聚氨酯夹心复合板作为受力和保温结构的墙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石膏板(21)、玻璃纤维棉(22)、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菱形板(24)及冷弯薄壁型钢立柱(25),所述石膏板(21)与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间隔平行设置,所述冷弯薄壁型钢立柱(25)设置在所述石膏板(21)与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之间,且所述冷弯薄壁型钢立柱(25)分别与石膏板(21)和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连接,所述玻璃纤维棉(22)填充在石膏板(21)与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之间,所述菱形板(24)设有若干块,多块菱形板(24)拼接组合成一个整体,位于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的外侧,每块菱形板(24)与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之间分别通过螺钉(26)连接,每相邻两个菱形板(24)之间通过扣合搭接的方式实现组合,所述螺钉(26)位于相邻两块菱形板(24)的扣合处,为隐蔽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聚氨酯夹心复合板作为受力和保温结构的墙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由两侧的钢板以及填充在两个钢板之间的聚氨酯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聚氨酯夹心复合板作为受力和保温结构的墙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设置若干块,每块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的端部均设置有对接企口,上下相邻的两块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通过企口结构拼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聚氨酯夹心复合板作为受力和保温结构的墙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板(24)包括长方形的板体(241)、位于板体(241)上端的上对接板(242)、位于板体(241)下端的下对接板(243)、位于板体(241)左端的左对接板(244)及位于板体(241)右端的右对接板(245),所述上对接板(242)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螺钉(26)的螺钉安装块,所述螺钉安装块平行于板体(241),其中一块菱形板(24)的下对接板(243)能够扣住另一块菱形板(24)的上对接板(242),所述右对接板(245)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螺钉(26)的螺钉安装块,所述螺钉安装块平行于板体(241),其中一块菱形板(24)的左对接板(244)能够扣住另一块菱形板(24)的右对接板(245);
相邻的菱形板(24)组合时,位置靠上的菱形板(24)的下对接板(243)能够扣住位置靠下的菱形板(24)的上对接板(242),位置靠右的菱形板(24)的左对接板(244)能够扣住位置靠左的菱形板(24)的右对接板(2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聚氨酯夹心复合板作为受力和保温结构的墙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对接板(243)的宽度大于上对接板(242)的宽度,实现了上下两块菱形板(24)扣合连接后,上边一块菱形板(24)的板体(241)位于下边一块菱形板(24)的板体(241)的外侧;
所述左对接板(244)的宽度大于右对接板(245)的宽度,实现了左右两块菱形板(24)扣合连接后,右边一块菱形板(24)的板体(241)位于左边一块菱形板(24)的板体(24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聚氨酯夹心复合板作为受力和保温结构的墙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块菱形板(24)均在上对接板(242)与右对接板(245)处通过螺钉(26)连接到聚氨酯夹心复合板(23)上,且上边一块菱形板(24)盖住了下边一块菱形板(24)的螺钉(26),右边一块菱形板(24)盖住了左边一块菱形板(24)的螺钉(26),实现了螺钉的隐蔽式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聚氨酯夹心复合板作为受力和保温结构的墙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膏板(21)厚度为10-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聚氨酯夹心复合板作为受力和保温结构的墙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棉(22)填充厚度为80-1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钢之杰钢结构建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钢之杰钢结构建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142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