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包电芯组装装置及软包电芯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10693.2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5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林杰;周玉坤;魏亚海;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宝狮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喻振兴 |
地址: | 512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包电芯 组装 装置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软包电芯组装装置及软包电芯模组,所述软包电芯组装装置包括具有绝缘作用的固定支架和具有导电作用的多个电连接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两排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形状与所述电连接件的形状相匹配,以通过电连接件可与连接孔相配合将两相邻软包电芯的极耳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孔的两侧实现非焊接组装。本实用新型软包电芯组装装置组装时不需要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就能将软包电芯的极耳进行连接,组装方便,也便于拆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芯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芯组装装置及软包电芯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软包电芯在进行组装成软包电芯模组时,主要是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将软包电芯的极耳分别进行焊接连接达到软包电芯串联、并联,从而实现软包电芯模组的组装。这种组装方式工艺比较复杂、设备投入大,而且成组后单体软包电芯不可以拆卸更换(除非破坏性拆解),不便于更换单体软包电芯及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软包电芯组装装置及软包电芯模组,组装时不需要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就能将软包电芯的极耳进行连接,组装方便,也便于拆卸。
本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软包电芯组装装置,包括具有绝缘作用的固定支架和具有导电作用的多个电连接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两排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形状与所述电连接件的形状相匹配,以通过电连接件可与连接孔相配合将两相邻软包电芯的极耳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孔的两侧实现非焊接组装。
优选的,所述电连接件的两侧呈倒阶梯状,所述连接孔的两侧呈阶梯状,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孔相匹配以将两相邻软包电芯的极耳压在电连接件与连接孔的阶梯连接处实现固定。
优选的,述电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部,所述连接孔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以将电连接件固定于连接孔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深度与软包电芯的极耳的长度相当。
优选的,所述电连接件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孔。
优选的,两相邻连接孔之间设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软包电芯模组,包括所述软包电芯组装装置和多个软包电芯,所述多个软包电芯的极耳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孔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软包电芯的极耳分别放入相应连接孔内,将电连接件嵌入连接孔内实现软包电芯模块的组装,由于电连接件具有导电作用,从而实现单体软包电芯的串联、并联,当需要更换单体软包电芯或者拆卸时,直接将电连接件拆出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激光焊接方式拆卸时需要破坏性拆解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芯组装装置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芯模组其中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芯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1固定支架;101连接孔;1011限位槽;102挡板;103第一排;104第二排;2电连接件;201限位部;202固定孔;3软包电芯;301极耳;3011正极极耳;3012负极极耳;4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宝狮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宝狮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106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拆卸收纳的农业机械放置架
- 下一篇:一种光导结构安装适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