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淤泥和污水深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9553.3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1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尚;刘静;赵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尚 |
主分类号: | G01F23/58 | 分类号: | G01F23/5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张立强 |
地址: | 475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污水 深度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淤泥和污水深度测量装置,包括下段测量杆,还包括浮球和游标,所述下段测量杆顶部螺纹连接中间测量杆,下段测量杆和中间测量杆的“C”形内侧面从下至上设置有锯齿;所述浮球为中部设有通孔的鼓形且底面一部分为平面、一部分为斜面,浮球侧面与底面交界处设有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浮球侧面设置有垂直测量漂浮线和倾斜测量漂浮线;所述浮球通孔边缘处固定有游标,所述游标内对称设置有与锯齿相匹配的弹性齿片,所述弹性齿片伸出游标侧面。本实用新型利用浮球在水中的浮力,推动游标单向上移,单人即可操作,可同时适用于垂直测量或倾斜测量淤泥或污水的深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淤泥和污水深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雨污水管网(或河道)消除黑水除去臭水工作中,需要对老旧管网(或河道)内沉积的淤泥进行清除,在清除之前需要通过检查井对雨污水管网内的淤泥量进行测量,计算出管道内的淤泥方量并以此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此测量过程精度要求相对不高,一般精度精确至厘米即可,较少部分要求精确至毫米。
现有的测量方式是:1、单次测量时,可直接将一根棍子插入淤泥(或水中),将棍子拔出后利用卷尺测量棍子被淤泥污染的痕迹(或水湿的痕迹)长度,此方法不适用于淤泥和雨污水同时存在的城市管网检查井内的多次连续测量;2、对于淤泥和雨污水同时存在的城市管网检查井内的多次连续测量,首先用一根钢筋棍插入到淤泥底部,再将塔尺置于淤泥面上,先利用塔尺的读数读出淤泥面至路面的标高,钢筋棍和塔尺底部之间形成高度差,将钢筋棍和塔尺保持底部高度差一同拔出,再用卷尺测量出高度差的实际高度值即得出淤泥的厚度,此过程至少需要两人配合才能完成,工作效率低,且钢筋棍和塔尺都是在水下被地面上人为操作,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因此,在测量雨污水管网(或河道)淤泥厚度(水深度)工作中,亟需要一种单人就能使用、操作简单、能够直接读出读数的淤泥(或水深)测量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淤泥和污水深度测量装置,利用浮球在水中的浮力,推动游标单向上移,单人即可操作,可同时适用于垂直测量或倾斜测量淤泥或污水的深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淤泥和污水深度测量装置,包括下段测量杆,还包括浮球和游标,所述下段测量杆顶部螺纹连接中间测量杆,下段测量杆和中间测量杆的横截面均呈“C”形,下段测量杆和中间测量杆的“C”形内侧面从下至上设置有锯齿,下段测量杆底部为实心圆锥形;所述浮球为中部设有通孔的鼓形且底面一部分为平面、一部分为斜面,浮球侧面与底面交界处设有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浮球侧面设置有垂直测量漂浮线和倾斜测量漂浮线;所述浮球通孔边缘处固定有游标,所述游标内对称设置有与锯齿相匹配的弹性齿片,所述弹性齿片伸出游标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齿片截面为三角形,游标后侧面设置环形卡套,环形卡套内插设横杆,所述横杆中部穿设固定椭圆形的凸轮,凸轮位于两侧弹性齿片之间,横杆一端伸出游标外侧并固定旋钮。
进一步地,所述浮球中部通孔的孔径大于下段测量杆或中间测量杆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位于浮球中部通孔两侧边缘线与浮球底面交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测量漂浮线与浮球顶面平行,所述倾斜测量漂浮线与浮球底部斜面平行。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测量淤泥或污水深度时,利用浮球在水中的浮力,推动游标单向上移,游标位于“C”形通道内,通过弹性齿片与锯齿的搭接作用保持游标不向下滑落,而锯齿设置在“C”形通道内侧面,由于两侧弹性齿片张开角度大于“C”形开口端口径,使得浮球推动游标上移过程中,即使游标上升过程中发生旋转,弹性齿片也不会从“C”形通道滑出,可同时适用于垂直测量或倾斜测量淤泥或污水的深度,单人即可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尚,未经赵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9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