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定位安装的网络工程布线施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08878.X | 申请日: | 201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1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多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定位 安装 网络工程 布线 施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定位安装的网络工程布线施工装置,包括束线板,所述束线板的一端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中把手,所述束线板背离连接中把手的一端板身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束线板的上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上夹板,所述束线板的下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束线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束线孔,所述下夹板和束线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束线孔,所述上夹板背离连接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上把手。本实用新型中,设上下卡板,实现上下两侧不同线径线束束线作业,通过把手拉动实现线束排线作业,达到线束定位的目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实用性高,束线孔体内部设置有垫层,减轻与线束之间的摩擦,增加作业效率,且不会对线束造成摩擦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线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定位安装的网络工程布线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网络开通前的工作,重点在于要保证布线的质量。这是网络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而很多单位的网管人员有可能并不参与布线阶段的工作,因为大多单位将网络布线归于基建项目,这样容易造成工作衔接有问题。
现有的网络工程布线作业因线束的数目较多,采用人工布线作业效率低,无法实现线束的定位,随科技发展,出现了大量布线装置,但是智能布线装置一般造价高,也需要借组部分人力作业,机械布线作业容易对线束造成损伤,无法针对线束缠绕进行停止作业,定位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定位安装的网络工程布线施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定位安装的网络工程布线施工装置,包括束线板,所述束线板的一端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中把手,所述束线板背离连接中把手的一端板身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束线板的上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上夹板,所述束线板的下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束线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束线孔,所述下夹板和束线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束线孔,所述上夹板背离连接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上把手,所述下夹板背离连接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下把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把手固定连接在上夹板背离连接转轴的一端表面中部位置,所述上把手的下表面与中把手的上表面相贴合,且上把手的侧表面所在面与中把手的侧表面所在面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束线板的上表面与上夹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半圆槽,且第一束线孔由上下两侧半圆槽共同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把手固定连接在下夹板背离连接转轴的一端表面中部位置,所述下把手的上表面与中把手的下表面相贴合,且下把手的侧表面所在面与中把手的侧表面所在面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束线板的下表面与下夹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半圆槽,且第二束线孔由上下两侧半圆槽共同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束线孔的孔径大小设置大于第二束线孔的孔径,所述第一束线孔和第二束线孔在束线板的上下表面等距设置有多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束线孔和第二束线孔的两侧孔端设置为R角,所述第一束线孔和第二束线孔的内部固定贴合连接有垫层,且垫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有上下卡板,可以实现上下两侧针对不同线径线束进行束线作业,通过邻侧把手的拉动即可实现线束的自动排线作业,从而达到线束定位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88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镜片清扫功能的火灾用探测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衣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