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人脸识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08450.5 | 申请日: | 201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83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龙飞;沈红成;范雪凝;薛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诺智慧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王勇 |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民用航天***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人脸识别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右侧顶部开凿有内陷式漏斗状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卡合安装有3D摄像头,所述框架底部焊接有底座。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电动推杆、连接杆和限位杆的设置,通过控制台程序控制启动电动推杆带动连接杆向前,并使得连接杆外壁齿轮啮合转动盘,再启动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使得垂直向下的限位杆做逆时针旋转为横向,进行距离拦截,当3D识别完成后,限位杆复位垂直向下,避免人体太过靠近难以进行面部识别,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3D人脸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3D人脸识别是指通过3D摄像头为用户建立毫米级3D人脸模型,并通过活体检测和人脸识别算法,检测并跟踪人面部的特征,与门锁内存储的三维人脸信息进行对比。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对3D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在车站的闸口,通常都设有3D人脸识别装置,但是由于车站人口流通量较大,且由于个人身高差异较大,排队拥挤,而3D人脸识别需要一定距离便于不同身高进行识别,导致需要工人人员进行距离拦截,同时由于坐火车大多携带行李,来来去去之间容易对3D摄像头造成损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3D人脸识别装置,通过连接杆和限位杆进行距离拦截,避免人体太过靠近难以进行面部识别,并设置内陷式漏斗状的限位槽,不影响3D摄像头工作的同时避免碰撞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人脸识别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人脸识别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右侧顶部开凿有内陷式漏斗状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卡合安装有3D摄像头,所述框架底部焊接有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框架右端底部开凿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滑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端底部焊接有限位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框架内左侧卡合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右端固定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左侧焊接有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框架内底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右端通过电机轴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啮合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框架顶部右侧开凿有框架槽,所述框架槽内有镶嵌连接有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3D人脸识别装置,通过限位槽的设置,由于限位槽采用内陷式漏斗状,由于漏斗状的角度设置,不影响3D摄像头识别范围,还可以保护3D摄像头不被乘客的行李磕碰受损,减少损失。
2.本实用新型的3D人脸识别装置,通过电机、电动推杆、连接杆和限位杆的设置,通过控制台程序控制启动电动推杆带动连接杆向前,并使得连接杆外壁齿轮啮合转动盘,再启动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使得垂直向下的限位杆做逆时针旋转为横向,进行距离拦截,当3D识别完成后,限位杆复位垂直向下,避免人体太过靠近难以进行面部识别。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3D人脸识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3D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底座1;框架2;3D摄像头3;限位槽4;显示屏5;框架槽6;滑动孔7;限位杆8;电动推杆9;齿轮10;电机11;转动盘12;连接杆1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诺智慧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金诺智慧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84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磁瓦用装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防雷分线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