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的屏蔽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7544.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0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天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联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兆林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屏蔽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缆的屏蔽膜,用于吸收及屏蔽环境中的电磁干扰,以提升线缆屏蔽膜的屏蔽性能和信号的传输速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线缆屏蔽膜,包括:金属层,覆盖在线缆导体的外被上,以用于作为介质屏蔽线缆导体内的电磁干扰;载体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层与吸波层之间,以将所述金属层和所述吸波层进行隔离;吸波层,设置于所述载体层上,用于作为介质吸收及屏蔽环境中的电磁干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的屏蔽膜。
背景技术
在具有信号传输线和/或电源传输的线缆生产行业,为了减小阻抗、衰减、防止信号的干扰及信号内部传输时的损耗,通常会对线材添加屏蔽层进行屏蔽处理。
在专利号为CN106952678B的专利中,已经申请了一种屏蔽膜,包括:第一金属层、导电层及保护膜;
其中,第一金属层覆盖在导体的外被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并作为介质;
导电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
保护膜设置于导电层上,用于对导电层进行保护。
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该结构能对线缆间的电磁干扰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但最外层的保护膜对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只能起到微弱的隔离作用,从而导致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对线缆内部的信号或电源传输造成一定的干扰,而对于信号高速传输的5G时代,如何减弱及屏蔽环境中的电磁干扰也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的屏蔽膜,用于吸收及屏蔽环境中的电磁干扰,以提升线缆屏蔽膜的屏蔽性能和信号的传输速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的屏蔽膜,包括:
金属层,覆盖在线缆导体的外被上,以用于作为介质屏蔽线缆导体内的电磁干扰;
载体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层与吸波层之间,以将所述金属层和所述吸波层进行隔离;
吸波层,设置于所述载体层上,用于作为介质吸收及屏蔽环境中的电磁干扰。
优选的,所述屏蔽膜还包括:
胶水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层和载体层之间,以用于将所述金属层和所述载体层相结合,所述胶水层的厚度为2um至10um。
优选的,所述金属层为由金、银、铜、镍及铝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薄膜,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3um至100um。
优选的,所述载体层为混合型树脂,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为3um至50um。
优选的,所述吸波层由金、银、铜、铁、锰、铝、锌、镍、碳、钴中的至少一种,与石墨烯及混合型树脂相融合而组成。
优选的,所述金属粒子在所述吸波层中的比率为0.5%至60%,所述石墨烯在所述吸波层中的比率为1%至50%。
优选的,所述吸波层还包括阻燃材料。
优选的,所述吸波层的厚度为3um至200um。
优选的,所述混合型树脂包括聚丙烯、涤纶树脂、聚氯乙烯及ABS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联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联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7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