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包式手机保护壳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7006.1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4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成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18 | 分类号: | H04M1/18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包式 手机 保护 | ||
全包式手机保护壳,包括用于包覆智能手机背面的底壳和用于包覆智能手机正面的面壳,面壳成型有与智能手机的屏幕匹配的窗口,窗口内设置有透明的膜片,底壳具有与智能手机背面配合的底板,底板采用硬质塑料薄板,底板的四侧分别具有依智能手机背面的边沿形状而成的承接部,承接部采用软质塑料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与底板连接;膜片采用透明钢化玻璃膜,面壳采用软质塑料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与膜片连接,面壳的周沿一体成型有向下延伸的围壁,围壁包扣于智能手机的侧壁,围壁的内壁下沿与承接部的外壁相互扣接。对保护机身的保护壳和保护屏幕的膜片进行结构整合,实现了全包式的机身保护;膜片预制于面壳上,其周沿受面壳保护,无需贴装,定位精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保护壳,尤其是全包式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由于智能手机日常使用频繁,所以用户多选择为其装备保护配件。
智能手机的保护配件的类型繁多,最常见的是全软胶材料或全硬胶材料注塑而成的保护壳,此类保护壳多采用从手机背面扣装的底壳式结构,主要用于保护机身,而手机屏幕则裸露于外以便操作,同时多在手机屏幕上贴装一片透明的膜片以单独保护屏幕。
上述智能手机的保护配件,其保护壳和膜片分体制成,两者的结构并无直接的装配关系,因此保护壳和膜片的保护功能不能相互配合,以至于对智能手机的保护作用有限。申请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机保护配件,存在如下缺陷:
(1)保护壳仅对智能手机的机身背面和侧壁提供保护,对于机身正面的屏幕须进行尺寸上的让步,以至于屏幕周沿的机身裸露于保护壳外不被保护;
(2)屏幕上贴装的膜片多采用钢化玻璃,其周沿易从屏幕上剥离,也易因磕碰损伤膜片的边沿部位;
(3)屏幕上贴装的膜片多采用静电膜,贴装不便,易贴歪,还会因为膜片与屏幕之间存在杂物而导致气泡;
(4)用户需要分别购置保护壳和膜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全包式手机保护壳,其技术方案如下。
全包式手机保护壳,包括用于包覆智能手机背面的底壳和用于包覆智能手机正面的面壳,底壳和面壳相互扣合,面壳成型有与智能手机的屏幕匹配的窗口,窗口内设置有透明的膜片,底壳具有与智能手机背面配合的底板,底板采用硬质塑料薄板,底板的四侧分别具有依智能手机背面的边沿形状而成的承接部,承接部采用软质塑料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与底板连接;膜片采用透明钢化玻璃膜,面壳采用软质塑料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与膜片连接,面壳的周沿一体成型有向下延伸的围壁,围壁包扣于智能手机的侧壁,围壁的内壁下沿与承接部的外壁相互扣接。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底壳和面壳对保护机身的保护壳和保护屏幕的膜片进行结构整合,实现了全包式的机身保护;
(2)用于保护屏幕的膜片预制于面壳上,其周沿受面壳保护;
(3)用于保护屏幕的膜片预制于面壳上,无需贴装,定位精准。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成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成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7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商用显示器
- 下一篇:一种公交站广告牌调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