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2303.7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4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子安;李建新;蔡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安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孙志一 |
地址: | 054000 河北省邢台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废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初沉池、中和反应池、二沉池和清水池,还包括用于接收外界污水的接收池和控制中心,所述接收池与初沉池通过管道相连,并且两者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污水泵,所述接收池的侧壁上连接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污水泵均与控制中心相连,在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接收池内的液位时,其将信号发动到控制中心内,控制中心控制污水泵将接收池内的污水抽入到控制中心内,直至接收池内的液位低于液位传感器。其具有对污水进行有效控制、自动处理污水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密集程度的增加,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由于污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直接将污水排放在环境中,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多种多样,主要有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等污水处理系统,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一种公开号为CN110075593A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池、第一过滤板以及处理箱,第一过滤板罩设在过滤池顶部的开口上,第一过滤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过滤池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通过第一导管与处理箱连通;过滤池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的外侧设置有排污阀;使得在污水由开口进入到过滤池内时,污水中的垃圾会被阻挡在第一过滤板的上部,进而实现污水与垃圾分离。
现有的这种污水处理装置采用过滤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是在进行污水处理时,每次污水处理的量没办法保证,有时输送到此处的污水的量多,有时输出到此处的污水的量少,因此如果对污水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在液位达到一定量时对污水进行自动处理的技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废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每次污水接收量不稳定而导致的无法对污水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初沉池、中和反应池、二沉池和清水池,还包括用于接收外界污水的接收池和控制中心,所述接收池与初沉池通过管道相连,并且两者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污水泵,所述接收池的侧壁上连接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污水泵均与控制中心相连,在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接收池内的液位时,其将信号发动到控制中心内,控制中心控制污水泵将接收池内的污水抽入到控制中心内,直至接收池内的液位低于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二沉池的中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二沉池分成上部的污水腔和下部的设备腔,所述控制中心设于设备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初沉池的中部设有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底部均通过管道连接有污泥脱水机,并且该管道上连接有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的中间位置下凹,下凹处通过管道连接有污泥脱水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管道与中和反应池和二沉池的内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池与外界之间的出口处连接有污水浓度检测仪,所述清水池与中和反应池之间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道上设有回水泵,所述污水浓度检测仪和回水泵均与控制中心相连,在污水浓度检测仪检测到污物含量不达标时,回水泵工作并将清水池内的水送入到中和反应池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如果一次输送到接收池内的污水量少,只有一小部分超过液位传感器的高度,那么就只有超过的这一小部分污水通过污水泵自动抽入到初沉池中;如果一次输送到接收池内的污水量较多,则会有较多的污水通过污水泵自动抽入到初沉池中,接收池内的污水高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从而对污水的处理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污水泵能够每隔一定时间将初沉池与二沉池底部的污物抽入到污泥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处理,滤下的废渣进行定期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安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安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23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