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液冷动力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2244.3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6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兆宏;刘洁;曹新成;伍小宏;高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67;H01M10/656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吴慧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动力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液冷动力电池包,包括箱体、模组、液冷系统、模组支架和箱盖,所述模组支架连接在箱体上,模组连接在模组支架上,液冷系统贴合在模组上,箱盖与箱体连接。液冷系统为双层液冷系统,模组为双层模组包括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下层模组连接在箱体上,上层模组连接在模组支架上。模组根据配电需求采用非标大模组和常规非标模组两种,配合箱体内部空间,非标模组排布更为灵活,充分利用了箱体内部空间。本实用新型在有限的电池箱空间内,采用双层模组安装结构,充分利用电箱体内部空间,提升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时配合电池包成组方式,在有限空间内配备双层液冷液热系统,使电池包可以在低温、高温等复杂工况下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液冷动力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包大多单层模组排布,空间利用率不足,本产品采用双层模组结构,充分利用电箱内部空间,大幅提高单包能量密度。目前动力电池包多采用加热膜或PTC加热器加热,加热系统仅能实现加热功能,另外实现液冷功能因加热系统的存在,在空间结构上实现困难。且另外配备液冷系统,成本大幅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双层液冷动力电池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液冷动力电池包,包括箱体、模组、液冷系统、模组支架和箱盖,所述模组支架连接在箱体上,模组连接在模组支架上,液冷系统贴合在模组上,箱盖与箱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模组为双层模组,包括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下层模组连接在箱体上,上层模组连接在模组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模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支撑和模组安装梁,支架主体支撑的一端与箱体连接,支架主体支撑的另一端与模组安装梁连接,模组安装梁构成用于支撑模组的平面,上层模组连接在模组安装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模组支架还包括辅助支撑块,辅助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模组安装梁上,辅助支撑块的另一端与下层模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冷系统为双层液冷系统,包括液冷板Ⅰ、液冷板Ⅱ和连接管路,冷板Ⅰ和液冷板Ⅱ均与连接管路连接,连接管路与汽车冷却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冷板Ⅰ和液冷板Ⅱ均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为平面,下板为冲压板,下板的底部冲压形成冲压凸包,冲压凸包形成液冷系统的流道,流道与连接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上设有导热凝胶,下板的底部设有泡棉。
进一步的,所述液冷板Ⅰ的上板与下层模组连接,液冷板Ⅰ的下板与箱体连接,液冷板Ⅱ的上板与上层模组连接,液冷板Ⅱ的下板与模组安装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凝胶的一侧与上板贴合,导热凝胶的另一侧与模组的底部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模组为非标大模组,下层模组为常规非标模组,箱体采用钣金拉伸蒙皮和加强筋拼焊组成,液冷板Ⅰ和下层模组连接在加强筋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在有限的电池箱空间内,采用双层模组安装结构,充分利用电箱体内部空间,提升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时配合电池包成组方式,在有限空间内配备双层液冷液热系统,使电池包可以在低温、高温等复杂工况下正常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模组采用大模组结构,模组能量转化效率高,PACK系统级别集成时空间利用率高;采用大模组双层排布方式,每层都配备液冷板,使得电池包可以在复杂工况下使用;模组安装梁采用冲压工艺配合液冷板流道设计冲压特征,配合安装降低电箱高度,极大的提高了电箱的空间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2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撞击的LED显示屏
- 下一篇:通用击针突出量检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