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0726.5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14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光;王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山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胸腔 引流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化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及其安装在固定板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将胸腔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安装在患者皮肤表面,所述固定机构的上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顶部相对安装有用于对引流管进行缓冲的两个缓冲机构,两个所述缓冲机构的顶部均安装有用于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的紧固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粘接板固定在患者靠近胸腔的皮肤上,同时通过缝合的方式将该装置固定于皮肤,将引流管固定在两个呈弧形结构的固定片之间,将两个固定片相对挤压,将固定带设置在两个固定片外侧壁的紧固槽的内部,将固定带的一端与锁紧机构连接,固定带另一端插入锁紧机构内固定,从而实现两个固定片对引流管的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具体为一体化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属于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胸部手术后会出现创面渗出、肺泡漏气等问题,有胸腔出血及气胸可能。因此需要用胸腔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胸腔引流可以促使胸腔内血液、气体以及渗出液排出,促进肺最大限度复张,保持胸腔密闭性及负压,加快促进患者的康复。通过引流情况的监测,可早期发现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使之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处理。然而,胸腔引流管常常出现非计划拔管问题,而且常规胸腔引流管固定后,如果需要进行位置调整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安全有效而且方便灵活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
然而,胸腔患者常常出现非计划拔管问题,由于引流管直接通过胶带粘接在皮肤的表面,可能造成患者机体损伤及引流管掉落,增加患者痛苦及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同时现有的引流管由于是一体化设计,当患者无意中触碰引流管时造成伤口处二次损伤,会加重疼痛和病情,所以急需改进现有的引流管的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体化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方便安装固定、防止引流管掉落,利于胸腔患者的治疗。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体化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及其安装在固定板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将胸腔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安装在患者皮肤表面,所述固定机构的上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顶部相对安装有用于对引流管进行缓冲的两个缓冲机构,两个所述缓冲机构的顶部均安装有用于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的紧固机构。
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粘接板、第一固定孔及固定槽,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有将其粘接于患者皮肤表面的粘接板,所述固定板一侧边沿处开设有呈弧形结构的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在固定板四个边角处和固定槽两侧的固定板边缘处。
其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侧板及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槽内侧面相对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弧形结构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其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柱、弹簧、导向柱及滚珠,所述第二固定孔内部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顶部焊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顶部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焊接于固定柱内部。
其中,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带、紧固槽、锁紧机构、固定片和卡槽,两个所述固定柱的顶部相对焊接有固定片,两个所述固定片的外侧壁均开设有紧固槽,所述固定带设置在两个紧固槽内,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紧机构,所述固定带背离锁紧机构的一端侧面设置有卡槽。
其中,所述固定片呈弧形结构,且所述固定片的长度小于所述侧板的长度。
其中,所述固定板的横截面呈“U”形结构,且所述固定板的四个棱角处呈弧形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肿瘤医院,未经浙江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07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腺癌患者智能手环
- 下一篇:一种喷淋法超级氧化废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