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阻力高效机房架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96606.2 | 申请日: | 2019-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1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陆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腾源蓄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领航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5 | 代理人: | 曾祥辉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力 高效 机房 架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阻力高效机房架构,包括制冷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集水器和分水器,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机房高效节能技术领域。该“零”阻力高效机房设计方法,在集水盘内设置过滤网,对经过集水盘的水体进行过滤,保障水体内不会存在大颗粒杂质,省去了传统中央空调中的多个Y型过滤器,减少了水体受到的阻力,通过电动阀替代传统中央空调中的回止阀,进一步减少了水体受到的阻力,解决了常见机房的冷冻循环水、冷却循环水管路阻力大、机房设备选型不合理、机房的流程架构设计不合理、机房管路系统设计不合理、冷冻冷却水泵并联集中供水浪费电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机房节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零”阻力高效机房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中央空调系统其制冷机房的制冷效率低,系统整体能效比(COP)低,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冷冻循环水、冷却循环水管路阻力大,引起循环水泵功率加大。2.机房设备选型不合理。3.机房的流程架构设计不合理。4.机房管路系统设计不合理,没有按顺水低阻力设计等。5.制冷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采用种类、运行方式、结构形式等直接影响了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中的经济性、高效性、合理性。
传统机房内水循环时,为了保障水体中没有大颗粒物质,防止损坏装置内部器件,需要对水进行过滤,常见过滤装置会对水产生较大阻力;传统机房每台水泵的出水口都会安装一个大阻力止回阀,防止水回流,但增大了水泵的杨程及负荷,浪费大量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零阻力高效机房架构设计方法,解决了常见机房的冷冻循环水、冷却循环水管路阻力大、机房设备选型不合理、机房的流程架构设计不合理、机房管路系统设计不合理、冷冻冷却水泵并联集中供水浪费电能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零阻力高效机房架构,包括冷却塔、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和第一冷冻水泵和第二冷冻水泵(有的系统可以不用二次冷冻泵),所述冷却塔的输入端通过进水管与冷水机组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集水盘,所述集水盘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冷却塔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与冷却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冷水机组的输入端连通,且第一连通管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阀。
优选的,所述冷水机组的输入端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第一冷冻水泵的输出端连通,且第二连通管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阀。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连接有第二冷冻水泵第二冷冻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连通管连通有分水器,且第三连通管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冻水泵的出入端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第一冷冻水泵的一端连通有集水器。
优选的,所述集水器的内腔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有定压补水箱,且第二连接管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Y型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集水器的内腔连通有冷却水回水管,所述分水器的内腔连通有冷冻水供水管。
优选的,所述冷却塔的输入端通过进水管与冷水机组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水机组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第二冷冻水泵的输入端连通。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腾源蓄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腾源蓄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966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混凝土搅拌设备
- 下一篇:一种针头和针筒的收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