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94358.8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1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月春;黄赐渊;黄赐民;杨加伟;胡灿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怡乔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E01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绿地 雨水 收集 再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绿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绿地本体和储水池,绿地本体呈下凹式设置,且绿地本体的上部设有通水口,储水池与通水口相连通;还包括沉积装置和分解装置,沉积装置设于储水池与通水口之间,且沉积装置用于对通水口流往储水池的雨水杂物进行沉积;分解装置设于储水池内,分解装置包括分解件和驱动组件,分解件包括两根转动杆和若干根生物绳,两根转动杆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两根转动杆均与储水池转动连接,若干根生物绳间隔设于两根转动杆之间;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该系统可减少有机物腐化而使储水池中储存水产生恶臭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绿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种方式,其表现为高度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主要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雨水径流外排的作用。
公告号为CN2075381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对雨水收集再利用的绿地结构(即文件中所述的一种下凹式绿地),包括下凹式绿地部、储水池和调节水池,其中,储水池、调节水池位于下凹式绿地部的两侧,储水池的第一进水口、调节水池的第二进水口均位于下凹式绿地部的上部,且第二进水口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水口的高度;储水池中设有潜水泵,且潜水泵连接有水管道以及洒水头。该下凹式绿地中的下凹式绿地部的高度低于储水池与调节水池的进水口,当降雨小时,雨水直接对下凹式绿地部进行浇灌并排放至地下,当降雨大时,雨水可储存于储水池与调节水池内,并能在需要对植被灌溉时,利用潜水泵将储水池中储存的雨水灌溉至植被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储水池中收集的雨水也来自城市绿地周边的道路,使得雨水不可避免地会将一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有机物携带至储水池中,这些有机物极不稳定而容易出现腐化,从而可能使储水池的储存水产生恶臭而对城市绿地的环境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该系统可减少有机物腐化而使储水池中储存水产生恶臭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绿地本体和储水池,所述绿地本体呈下凹式设置,且所述绿地本体的上部设有通水口,所述储水池与通水口相连通;还包括沉积装置和分解装置,所述沉积装置设于储水池与通水口之间,且所述沉积装置用于对通水口流往储水池的雨水杂物进行沉积;所述分解装置设于储水池内,所述分解装置包括分解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分解件包括两根转动杆和若干根生物绳,两根所述转动杆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两根所述转动杆均与储水池转动连接,若干根所述生物绳均沿转动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两根转动杆之间;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沉积装置内,且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自绿地本体上部的通水口流向储水池中时,位于储水池与通水口之间的沉积装置会对雨水进行沉积,减少雨水中的砂石和较大有机物流入至储水池的情况;位于储水池中的生物绳是微生物的良好载体,且生物绳自身的立体结构也可实现大量附着固定微生物的效果,从而利用生物绳上附着的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以达到净化水质减少水体出现恶臭的情况;此外,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而使得生物绳在储水池中运动,可使得生物绳中的微生物更好的摄取水中溶解氧,并提升生物绳与水体的接触效率,从而起到提高有机物去除效率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沉积装置包括沉积箱和盛装盒,所述沉积箱中设有阻流组件,所述阻流组件用于对水流进行阻流沉淀;所述盛装盒设于沉积箱的底部,且所述盛装盒的上端呈敞口设置,所述沉积箱设有供盛装盒取放的取放口,所述盛装盒的一侧壁用于闭合所述取放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怡乔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怡乔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943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筋砼虹吸式出水流道
- 下一篇:一种混料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