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壁内外扣PVC缠绕板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9861.4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5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邱承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海能塑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6 | 分类号: | F16L9/16;F16L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汪斌 |
地址: | 2553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外 pvc 缠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壁内外扣PVC缠绕板带,包括上缠绕带和下缠绕带,所述上缠绕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上延伸板,所述上延伸板的上设有上卡柱,所述下缠绕带连接下延伸板,所述下延伸板顶面设有下卡柱,所述上缠绕带和下缠绕带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上缠绕带另一端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下方设有上安装槽,上安装槽与第一纵向支撑板连接,第一纵向支撑板的侧面设有滑条,所述下缠绕带另一端设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上方设有下安装槽,所述下安装槽与第二纵向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板的侧面设有滑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壁内外扣PVC缠绕板带,通过双夹层缠绕带结构,加强强度保证装置牢固,同时设有内外卡扣的结构加强缠绕带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VC缠绕板带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壁内外扣PVC缠绕板带。
背景技术
PVC缠绕带是适用于大型市政排水(排污)工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其生产管径在Φ 300MM-Φ2500MM之间。PVC缠绕带道具有耐酸、碱性的防腐蚀性能,环刚度高,水阻系数低,使用寿命长,抗震性能强,抗位移性能高,施工速度快等特点。
PVC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家大力推广应用PVC 管,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标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完善的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及检测手段、施工工程技术规范等,从而统一了产品的规格尺寸和质量指标,实现了产品的互换性。这说明了PVC给排水管道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均有了保障,从而保证了PVC给排水管道的使用效果。
PVC材料制造的给排水管有着很多的优点,大量使用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上,而且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过去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PVC管道口径最大只能做到1000MM,它是整条管挤出成型的,所以要把口径做大,就必须用更大型的生产模具。模具做大了不但成本大大提高,而且保证不了产品的正常成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厂家把PVC生产成板带的形式,再利用缠绕机械把板带缠绕成管道。这样经过2次加工,可以生产出口径更大的PVC管道。这个生产工艺的流程就是把PVC材料经过挤出机,生产成板带的形式,再根据不同的管径需要,用不同规格的缠绕机,把板带缠绕成管道,板带之间利用卡扣扣死。
PVC缠绕带是现在生产、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管材,但是现有的PVC缠绕带普遍存在连接不稳定,密封性不好的问题,同时强度不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壁内外扣PVC缠绕板带,通过双夹层缠绕带结构,加强强度保证装置牢固,同时设有内外卡扣的结构加强缠绕带的密封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壁内外扣PVC缠绕板带,包括上缠绕带和下缠绕带,所述上缠绕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上延伸板,所述上延伸板的底面上设有上卡柱,所述上卡柱截面均为下端为三角形上端为矩形,其中,所述三角形斜边与角分线呈15°-35°之间,所述下缠绕带远离上延伸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下延伸板,所述下延伸板顶面设有下卡柱,所述下卡柱截面为上端为三角形下端为矩形,其中,所述三角形斜边与角分线呈15°-35°之间。
所述上缠绕带和下缠绕带之间设有多个横纵交叉设置的支撑板,所述上缠绕带、下缠绕带和多个支撑板间形成多个等大的矩形空腔,多个所述空腔呈双排多列排列,所述空腔内设有凵型加强筋。
所述上缠绕带另一端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与上延伸板相适配,所述上凹槽下方设有上安装槽,所述上安装槽与所述上卡柱适配,所述上安装槽与支撑板中最左端的第一纵向支撑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板的底面与下缠绕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板的侧面设有滑条。
所述下缠绕带另一端设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与所述下延伸板适配,所述下凹槽上方设有下安装槽,所述下安装槽与所述下卡柱适配,所述下安装槽与支撑板中最右端的第二纵向支撑板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板顶面固定连接到所述上缠绕带,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板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滑条适配的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海能塑管有限公司,未经淄博海能塑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98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戳伤的手工刺绣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煤化工多功能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