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隔热均热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6480.0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3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邓青;宋文龙;陈继良;徐天猛;胡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弗勒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建国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电子产品 中的 隔热 均热 材料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隔热均热材料,涉及电子产品散热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隔热均热材料,所述隔热均热材料有高导热材料与隔热材料组成,所述隔热均热材料的上表面与外壳的内腔之间设置有需隔热元件,所述外壳的内腔底部设置有PCB,所述PCB的上表面设置有热源。该隔热均热材料的应用,将隔热材料与高导热材料通过黏胶或涂布工艺手段进行复合,使新材料同时具备隔热性和导热性能,应用隔热材料的隔热性和高导热材料的均热性达到消除局部热点、转移热量、降低温度敏感元件温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隔热均热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5G及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电子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但体积却日渐紧凑化,对于某些重要温度控制面,如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外壳,即需要对其进行隔热处理,又需要利用高导热材料均温消除局部热点,对于某些温度敏感性元件,如电池,在很多场景中即需要防止其温度过高,还需借助其将热量从热源转移至外界环境或其他热沉耗散,对于不同工作温度要求器件,需同时进行隔热均热措施降低器件之间热影响,传统的散热方案中单一使用导热材料或隔热材料无法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隔热均热材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隔热均热材料,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隔热均热材料,所述隔热均热材料有高导热材料与隔热材料组成,所述隔热均热材料的上表面与外壳的内腔之间设置有需隔热元件,所述外壳的内腔底部设置有PCB,所述PCB的上表面设置有热源。
优选的,所述高导热材料与隔热材料之间通过黏胶或涂布工艺手段进行复合。
优选的,所述需隔热元件、PCB和热源三者的中垂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PCB与热源的厚度比为一。
优选的,所述高导热材料与隔热材料的厚度比为一。
优选的,所述PCB的底部与外壳的内底部相互卡接适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隔热均热材料,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隔热均热材料,将隔热材料与高导热材料通过黏胶或涂布工艺手段进行复合,使新材料同时具备隔热性和导热性能,应用隔热材料的隔热性和高导热材料的均热性达到消除局部热点、转移热量、降低温度敏感元件温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组装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组装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热均热材料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隔热均热材料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隔热均热材料组合剖视图。
图中:1外壳、2隔热均热材料、201高导热材料、202隔热材料、3需隔热元件、4 PCB、5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弗勒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弗勒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64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