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铜箔粗糙度测试的样品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5634.4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6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福田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0 | 分类号: | G01B2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31282 | 代理人: | 潘一诺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铜箔 粗糙 测试 样品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铜箔粗糙度测试的样品夹具,它包括:基座;测试面板,被水平配置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分别可转地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一方向的两端;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于所述测试面板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压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旋钮铰接,所述第一压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通过一第二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旋钮铰接;所述第二压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三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旋钮铰接,所述第二压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通过一第四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旋钮铰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减少测试过程中容易人为导致样品褶皱及铜箔产生位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铜箔粗糙度测试的样品夹具。
背景技术
在电解铜箔制造过程中,特别是微细晶粒铜箔在电析后,伴随着晶粒的急剧变大或晶粒扭曲应力释放,这也被称为再结晶,铜箔的物性(抗张力、硬度等)会发生急剧变化,这会给铜箔的卷取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出现卷取时,易发皱纹,或铜箔翘曲等问题。由于铜箔再结晶的主要动力是热量,因此对铜箔加热有助于加速铜箔的再结晶过程。
根据相关标准,粗糙度样品需放在玻璃板平面上,使用胶带将其两头固定好或者使用重物压在两头以防止其在测量时移动。当使用胶带固定粗糙度样品时,由于人为用力不均,容易导致铜箔样品产生褶皱而影响测试效果且胶带易留残胶在玻璃板上,也会导致测试结不准确。当使用重物压在铜箔两头时,由于玻璃板表面很滑,铜箔与玻璃片接触面也很光滑,铜箔粗糙度样品在测试时容易产生滑动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铜箔粗糙度测试的样品夹具,以有效减少测试过程中容易人为导致样品褶皱及铜箔产生位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铜箔粗糙度测试的样品夹具,它包括:
基座;
测试面板,被水平配置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
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分别可转地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一方向的两端;
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于所述测试面板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
所述第一压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旋钮铰接,所述第一压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通过一第二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旋钮铰接;
所述第二压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三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旋钮铰接,所述第二压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通过一第四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旋钮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第三连杆机构铰接,所述第二连杆机构通过所述第二旋钮与所述第四连杆机构铰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一第一连杆和一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压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杆机构包括一第三连杆和一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压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之间的连线经过所述第一旋钮的轴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三连杆机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福田金属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福田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56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成型机用脱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自动检测孔深度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