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集油后盖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4918.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2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纪建奕;王至昊;杨朝会;刘宗强;郭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青特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37 | 分类号: | F16H57/037;F16H57/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张晓丽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诸***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集油后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集油后盖,包括后盖本体,所述后盖本体的边缘表面开设若干个圆孔,所述后盖本体的内部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的底部设有隔板,所述后盖本体的内部开设贯穿后盖本体的通孔,所述后盖本体内壁上的通孔的上方固定连接L形板,所述L形板上的水平位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一端设置为开口。该装置通过在后盖本体的内壁设置集油槽,能够很好的收集壳体内飞溅的润滑油,并将收集的润滑油对差速器提供润滑,通过将集油槽的一端设置为开口,能够方便收集的润滑油流出,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集油后盖。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整车的匹配、载重要求逐渐得到规范,对产品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轮间差速器作为车桥总成的重要零部件,严重影响着整车的性能,差速器润滑不良,可能带来打齿、异常磨损等内部故障,严重影响整车性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集油后盖,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集油后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集油后盖,包括后盖本体,所述后盖本体的边缘表面开设若干个圆孔,所述后盖本体的内部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的底部设有隔板,所述后盖本体的内部开设贯穿后盖本体的通孔,所述后盖本体内壁上的通孔的上方固定连接L形板,所述L形板上的水平位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一端设置为开口。
优选的,所后盖本体设置为不规则的形状,所述后盖本体内部整体向内凹陷述。
优选的,所述L形板和集油槽与后盖本体设置为一体化,所述L形板和集油槽设置在后盖本体的上端位置。
优选的,所述集油槽一端的开口设置在通孔相对应的上方,所述集油槽一端的开口设置为倾斜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凹槽设置为圆弧的形状,所述凹槽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一种新型集油后盖,通过在后盖本体的内侧壁设置集油槽,能够将壳体内飞溅的润滑油收集,并能够对差速器润滑,减少对润滑油的浪费,通过在集油槽的一端设置为开口,开口处并设置为倾斜的状态,能够方便将集油槽内的润滑油流出,该装置能够对壳体内飞溅的润滑油收集,并能够将收集到的润滑油对差速器润滑,从而减少浪费,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使用新型的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盖本体;2、圆孔;3、凹槽;4、隔板;5、通孔;6、L形板;7、集油槽;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新型集油后盖,包括后盖本体1,所述后盖本体1的边缘表面开设若干个圆孔2,具体使用时,将后盖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壳体,对壳体封闭,通过螺栓穿过圆孔2,拧入到壳体的内部,便可对后盖本体1的固定,后盖本体1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并保护主减速器、差速器等,车辆行驶过程,壳体内从动锥齿轮旋转带动壳体内的润滑油,会在壳体内飞溅很多的润滑油,一部分飞溅的润滑油会飞溅到集油槽7内,随着集油槽7内收集的润滑油越来越多,润滑油便会通过集油槽7的一端开口处流出,润滑油流出的位置与壳体内的差速器对应,从而将收集到的润滑油对差速器润滑,便于差速器的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青特车桥有限公司,未经潍坊青特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49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