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栗和栗蓬捡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3681.5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60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韩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启明 |
主分类号: | A01D51/00 | 分类号: | A01D51/0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420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栗 捡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板栗和栗蓬捡拾器,包括两块夹板,两个夹板一端对应连接,两个夹板另一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卷边,每个夹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束缚带,束缚带的下方设置有防滑带。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代替胶面手套捡拾栗蓬和脱蓬后的板栗,防止栗农捡拾栗蓬和脱蓬板栗时扎手,捡拾效果显著,提高了栗农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板栗和栗蓬捡拾器。
背景技术
板栗原产于我国,是我国食用最早的坚果之一,年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板栗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为世界群栗之冠,炒食后其肉质细密,香甜适口,十分受欢迎。 板栗的坚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栗蓬(外壳)内,板栗成熟后从栗蓬上脱落,后期栗蓬需要人工打落后再由栗农不停地用手捡拾板栗;而且,有的板栗没有从栗蓬内脱出,用手捡拾时容易被栗蓬上的尖刺扎伤,栗蓬不仅刺多,而且栗蓬的刺有毒,被扎后长时间肿痛不好,会对手造成损伤。
现有的板栗捡拾器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捡拾装置罐状结构的捡拾器,此类捡拾器的底部有单向口,板栗只能从底部进入,不能从底部掉落,栗农手持此类捡拾器,只能单一捡拾脱蓬板栗,不能捡拾栗蓬,栗农在捡拾栗蓬时需要将此捡拾器放下后再捡拾栗蓬,影响捡拾速度,捡拾效率低;第二类捡拾装置是钳子形状的板栗夹,该类捡拾器不用栗农弯腰捡拾,并且捡拾栗蓬的效果显著,但是由于该类板栗夹的工作杆过长,在夹持脱蓬后的板栗时效果并不理想,在捡拾脱蓬后的板栗时前端夹子夹得不紧,容易脱落,而且直腰捡拾脱蓬板栗速度慢、效率低。栗农常常用带胶面手套捡拾板栗和栗蓬,但是在捡拾栗蓬的过程中很容易刺穿手套而扎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扎手、高效的板栗和栗蓬捡拾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栗和栗蓬捡拾器,包括两块夹板,两个夹板一端对应连接,两个夹板另一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卷边,每个夹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束缚带,束缚带的下方设置有防滑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时直接握在手掌中,在捡拾栗蓬时,能够有效防止栗蓬扎手,而且本装置在捡拾脱蓬后的板栗时,板栗不会脱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两个夹板通过一个套装有弹簧的销轴铰接。
两个夹板为一体式结构。
两个夹板带卷边的一端闭合时,两个卷边之间的间隙为零。
防滑带为横向或纵向的细纹结构。
防滑带为粘贴在夹板上的防滑贴。
防滑带为夹板上向内设置的凹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捡拾栗蓬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状态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夹板1;卷边101;销轴2;弹簧3;束缚带4;栗蓬5;板栗6;防滑带7;凹槽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启明,未经韩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36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LED照明的防水穿刺接头
- 下一篇:一种风电阳模负角度脱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