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的多维度探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1860.5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1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甲;吴国洪;郭建文;李荣泳;黄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65 | 分类号: | G01N29/265 |
代理公司: | 广东勤诺律师事务所 44595 | 代理人: | 张雪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超声波 无损 检测 装置 多维 探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的多维度探测结构,连接在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的主动升降机构上,多维度探测结构包括连接在主动升降机构的弧形轨道,弧形轨道设有沿着轨道内摆动的径向轨道,径向轨道,径向轨道上设有径向伸缩臂,径向伸缩臂的端部设有与径向伸缩臂相互垂直的切向轨道,切向轨道设有切向伸缩臂,切向伸缩臂的一端部悬挂设有自控锁紧球铰链,自控锁紧球铰链的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过弹簧导柱连接机构连接有超声换能器。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的多维度探测结构具有检测维度多、结构简单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波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应用于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的多维度探测结构。
背景技术
超声波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坏零件或原材料状态的前提下,利用超声波能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在界面上产生反射、折射等特性来检测材料内部或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超声检测技术一般是通过超声换能器向被测对象内部发送超声波,超声波波长短、频率高,具有很好的方向性和穿透性,其在被测对象内部传播时,到达材料内部的缺陷、裂纹等位置时,因为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会使得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发生改变,例如,材料内有缺陷时,超声波反射的能量将变大,而透射的能量变低,通过对反射或透射的超声波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将能够对缺陷的类型、大小、取向、位置等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判断,实现对被测对象的质量控制。超声波检测因其对人体无害、灵敏度高、穿透力强、探伤灵活、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在无损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7991389A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其包括移动平台、立柱、转动臂、压力传感器、超声波换能器和控制系统,所述移动平台上安装有所述立柱,所述立柱内安装有升降机构和升降配重模块,所述转动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控制所述转动臂进行升降加压运动,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设置有自控锁紧球铰链,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自控锁紧球铰链的下方,所述超声换能器通过弹簧导柱连接机构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整个检测装置各执行部件动作。该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不仅结构紧凑,能够减少超声检测过程中的人工干预,降低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够提高超声波检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该检测装置的检测的维度上,主要通过升降机构控制转动臂进行升降加压运动在竖直方向进行检测,为扩展待检测工件的形貌和范围,必须要求转动臂具有足够数量转动关节和冗余自由度,造成摆动臂的结构复杂,对于形貌维度的适应性差,且频繁的关节自由转动容易造成力学疲劳,影响检测的进度,也降低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的多维度探测结构,具有检测维度多、结构简单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的多维度探测结构,连接在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的主动升降机构上,多维度探测结构包括连接在主动升降机构的弧形轨道,弧形轨道设有沿着轨道内摆动的径向轨道,径向轨道,径向轨道上设有径向伸缩臂,径向伸缩臂的端部设有与径向伸缩臂相互垂直的切向轨道,切向轨道设有切向伸缩臂,切向伸缩臂的一端部悬挂设有自控锁紧球铰链,自控锁紧球铰链的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过弹簧导柱连接机构连接有超声换能器。
进一步地,弧形轨道的内侧中部设有安装套筒,多维度探测结构通过安装套筒活动固定在主动升降机构的横向固定柱上。整个探测结构可以环绕横向固定柱摆动调整方向,形成新的检测维度。
进一步地,弧形轨道、径向轨道、切向轨道处与同一平面上,便于检测调整控制。
进一步地,弧形轨道为同心圆的双环状轨道,对于径向轨道具有更加好的固定效果,提升检测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弧形轨道的弧度为0°~360°,根据需要设置,满足更多形貌检测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1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珠式浴帘吊挂环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高铁行李承重架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