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色谱检测前处理固相萃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1576.8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3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钗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广东鹏杰律师事务所 44607 | 代理人: | 王启胜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谱 检测 处理 萃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色谱检测前处理固相萃取装置,包括萃取装置、磁力搅拌器、第一试管板、第二试管板、磁子、温控加热器、气压计、控制开关、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萃取罐内侧设有所述温控加热器,所述萃取罐外侧设有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萃取罐底端设有所述磁力搅拌器,所述第二控制阀下端连接有吸管,所述第二控制阀内侧设有活动环。本实用新型在萃取过程种可通过磁力搅拌器使试管内的试剂进行磁力震动,试管处于密闭的萃取罐内,需要对试管搅拌均匀,防止搅拌不充分,导致萃取率底等情况,萃取罐上设有密封盖。保证其密封性,再通过出气口将罐内抽取至相对真空,通过针筒对试剂进行萃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萃取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色谱检测前处理固相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线固相萃取技术(SPE)技术首先出现在液相色谱中,近年来发展很快,尤其在分离和分析复杂样品中崭露头角,在线固相萃取技术和联用技术结合使其使用将更加广泛,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应用技术,对挥发性或半挥发性的微量/痕量有机成分分析而言,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是当前最富有魅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分析工具。固相微萃取是1989年由Pawliszyn等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快速、灵敏、方便地适用于气体和液体样品的新颖样品前处理技术。该技术是在固相萃取(SPE)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萃取分离技术。它几乎克服了传统样品处理方法的所有缺点。无需有机溶剂、简单方便、测试快、费用低,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但固相微萃取也仍然存在某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如可靠性差、定量不准确,萃取的富集倍数和选择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目前所使用的固相微萃取方法具有萃取、纯化、浓缩为一体的优点,但是始终没有满足完全富集的要求,并且此方法对半挥发性物质而言总是给出非常低的萃取率。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谱检测前处理固相萃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色谱检测前处理固相萃取装置,包括萃取罐、磁力搅拌器、第一试管板、第二试管板、磁子、温控加热器、气压计、控制开关、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萃取罐内侧设有所述温控加热器,所述萃取罐外侧设有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萃取罐底端设有所述磁力搅拌器,所述磁力搅拌器上端设有所述第一试管板,所述第一试管板上端设有所述第二试管板,所述第一试管板和第二试管板之间设有试管,所述试管底端设有所述磁子,所述试管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前侧设有所述控制开关,所述密封盖与萃取罐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盖上端设有所述气压计,所述气压计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上端设有针筒,所述第二控制阀下端连接有吸管,所述第二控制阀内侧设有活动环。
进一步的,所述萃取罐内侧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0.25mm。
进一步的,所述萃取罐上端设有螺纹孔,所述密封盖通过螺纹孔与萃取罐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试管板和第二试管板均固定连接于萃取罐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试管板与第二试管板之间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于第一试管板与第二试管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试管板和第二试管板均设有小孔,所述萃取罐外侧设有出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阀上端设有接口,所述第二控制阀一侧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活动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钗,未经张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15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智能坐便器的移动摆风烘干除臭装置
- 下一篇: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