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换箱及其底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8735.9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3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纪传鹏;崔震;王文涛;巫思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52 | 分类号: | B65D88/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王苗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换 及其 底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换箱及其底架结构。底架结构包括以散件形式运输的底架和底侧梁;底架包括底架主体、角件以及第一加强件;角件固定于底架主体的底部;第一加强件对位所述角件固定于底架主体上,第一加强件的底面连接在角件的上表面上,第一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底侧梁包括底侧梁主体、以及固设于底侧梁主体的底部的第二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对位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且所述第二加强件上对位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件或紧固件加结构胶固定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底架主体和底侧梁主体在连接后,不需要进行焊接作业,减少了返修工作量,并有效的保护了底架结构表面的涂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运交换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换箱及其底架结构。
背景技术
交换箱一般包括底架、立设在底架前侧的前墙、立设在底架左右两侧的侧墙、盖设在前墙和侧墙上方的顶板以及铰接在侧墙后端的后门。侧墙和底架之间通过底侧梁连接。现有交换箱体结构中,底侧梁可以是装配式的,也可以是和底部框架焊接成一体的。底侧梁与底架焊接为一个整体时,相应的可以用一块加强板焊接在角件与底侧梁上,以实现对角件附近结构的加强。但是对于装配式底侧梁,如果采用同样的方法加强,装配之后焊接会严重损坏结构表面涂层,返修工作量大,造成成本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换箱的底架结构,其底侧梁在装配后,不需要在底架或底侧梁上焊接作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换箱的底架结构,包括以散件形式运输的底架和底侧梁;所述底架包括底架主体、角件以及第一加强件;所述角件固定于所述底架主体的底部,并向外超出所述底架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一加强件对位所述角件固定于所述底架主体上,并向外超出所述底架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底面连接在所述角件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底侧梁包括底侧梁主体、以及固设于底侧梁主体的底部的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对位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且所述第二加强件上对位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底侧梁主体能够对位连接于所述底架主体上,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从而能够通过紧固件或紧固件加结构胶对位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将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水平板、以及从第一水平板的外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竖板;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内侧固定于所述底架主体上,其外侧向外超出所述底架主体的侧面,而使得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底架主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底面连接在所述角件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竖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板和第一竖板的交接处开设有限位口,所述角件的上端设置有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卡合于所述限位口内。
可选地,所述底侧梁主体的下端设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对位所述第一加强件开设有避位口,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在所述避位口的外侧;所述底侧梁主体连接所述底架主体时,所述扣合部从所述底架主体的外侧与所述底架主体贴合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强件能够穿过所述避位口而与所述第二加强件贴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扣合部包括水平设置的扣合水平板、从扣合水平板的内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扣合竖直板以及从扣合竖直板的下端向内延伸形成的扣合横板;所述避位口设置于所述扣合竖直板和所述扣合横板上;所述扣合竖直板和所述底架主体的侧面上对位开设有安装孔,以能够相互贴合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竖直的第二竖板以及从第二竖板的下端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二竖板的上端连接所述扣合水平板,且与所述扣合竖直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二竖板上;所述第二水平板与所述扣合横板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87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床收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新型安装结构的烤瓷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