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8579.6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4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查丽丽;崔利鹏;杨晓笨;孙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3/18 | 分类号: | B66D3/18;B66D3/26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0024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千斤顶 运送 校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试验用千斤顶校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解决了张拉用千斤顶需要校验时,将其移动至千斤顶校验架缺乏适合装置的问题,包括底架,底架呈水平设置且下部连接有行走轮,底架的中部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千斤顶的限位环,底架两端分别固定有与底架垂直的前门架及后门架,前门架和后门架内侧的中线位置固定有与门架垂直的轨道梁,轨道梁的一端伸出前门架,轨道梁上设置有用于吊装千斤顶的移动电葫芦。本实用新型在千斤顶的挪移过程中能够同时满足吊装和运送双重功能,尤其对于完成校验的千斤顶,保证在运输返回及吊装复位中不会因千斤顶过渡震动或倾覆产生精度的偏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试验用千斤顶校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用于预应力张拉的器材应每月校验一次,校验前需将千斤顶移动至千斤顶校验架,千斤顶校验架为反力架。具体检验过程,首先应检查千斤顶校验架连接螺母是否有松动现象,将被测千斤顶放入反力架测试中心区,连接好与油泵之间的油管,将力值传感器放入千斤顶与千斤顶校验架的压板试验区中间,连接好与力值显示器之间的数据连接线,接通电源后预热5分钟,启动油泵,按液压千斤顶检定规程依次加载并读取力值显示器数据。
由于张拉用的千斤顶及油泵较为沉重,搬运不便,人工搬运费时费力,使用吊车等吊装工具因场地受限无法施展;更重要的是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磕碰,进而影响千斤顶的油压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张拉用千斤顶需要校验时,将其移动至千斤顶校验架缺乏适合装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包括底架,底架呈水平设置且下部连接有行走轮,底架的中部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千斤顶的限位环,底架两端分别固定有与底架垂直的前门架及后门架,前门架和后门架内侧的中线位置固定有与门架垂直的轨道梁,轨道梁的一端伸出前门架,轨道梁上设置有用于吊装千斤顶的移动电葫芦。
前门架和后门架间对称连接有横连梁。横连梁的设置有助于前门架和后门架形成整体结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受力稳定性。
轨道梁伸出前门架的长度值为800~1200mm。
后门架对称设置有用于推动装置移动的扶手。
承载板为双层板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间通过垂直连板固定成整体,限位环包括上板中部的圆形通孔和下板中部与通孔同心设置且直径相同的圆形槽,千斤顶能够垂直贯穿上板通孔并设置在下板的圆形槽内。
轨道梁的高度低于千斤顶校验架上压板的最大高度。
四个行走轮上均设置有踩刹。踩刹可放置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千斤顶吊装过程中发生移位现象。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特定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千斤顶的挪移过程中能够同时满足吊装和运送双重功能。在整个过程中无需人工搬动千斤顶,省时省力,且不易造成人身伤害;由于限位环能够对千斤顶起到有效的限位作用,使得千斤顶起吊后且在运送过程中可在承载板限位环内保持稳定,千斤顶能够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保持原有放置形态;尤其对于完成校验的千斤顶而言,保证在运输返回及吊装复位过程中不会因千斤顶过渡震动或倾倒产生精度偏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4为图1中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8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