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冷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6487.4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2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田润朝;周慧娟;王万英;祁金萍;年梦圆;魏东亮;宗冰;陈英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亚硅硅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8/00 | 分类号: | B01D8/00;B01L7/00;B01F13/08;B01F15/00;B01F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810007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冷阱装置,包括有冷阱、温度测量装置、温控器,冷阱连接液氮供应机构,温度测量装置安装在冷阱中用于测量冷阱内的温度并提供给温控器;在冷阱中设置有磁力搅拌器并装有铜粉,磁力搅拌器伸入在冷阱的铜粉中。所述冷阱由装有铜粉和液氮混合悬浮液的杜瓦杯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阱中装设一磁力搅拌器,磁力搅拌器不地自动搅拌铜粉,并通过温控器的配合根据铜粉的温度来控制是否添加液氮,从而能够很好地实现温度的可控制性。另外,往铜粉中加入液氮,利用铜粉的热传导性和流动性使得温度控制更简便,待冷却装置更易放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晶硅生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可控温度的的冷阱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企业生产中往往会用到一些制冷机或者在实验中会用到冷阱装置来提供一个相对低温的环境。目前所使用的冷阱装置,通常采用液氮自挥发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的方法,从而达到物理降温来实现试验所需的条件,达到所要求的低温环境。这类传统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第一,液氮的自挥发使得周围(平面)空气温度不均匀;第二,以液氮表层为基层,每远离基层1厘米温度平均升高20℃;第三,温度控制多数需要通过手动操作来实现,如搅拌,不但降低了检测的准确性,还增大了人工投入成本;第四,液氮的自挥发速度较快,不利于温度的有效控制;第五,整个冷阱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涉及的部件比较多,导致成本较高,控制起来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涉及零部件更少、成本更低、可控制温度更均匀的改良的冷阱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的冷阱装置,包括有冷阱、温度测量装置、温控器,冷阱连接液氮供应机构,温度测量装置安装在冷阱中用于测量冷阱内的温度并提供给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在冷阱中设置有磁力搅拌器并装有铜粉,磁力搅拌器伸入在铜粉中,形成可对铜粉进行搅拌的结构。通过磁力搅拌器进行不断搅拌,并用温控器配合控制系统实时加注液氮达到精确控温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冷阱由装有铜粉和液氮的杜瓦杯构成,铜粉的粒径为60-80目,铜粉装在杜瓦杯的底部。
进一步地,液氮供应机构通过一液氮加注口和加注管接入杜瓦杯,加注管连接液氮加注口,在加注管上设置有阀门,加注管的底端伸入铜粉中,当温度不达标时即自动添加液氮。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温度计,温度计伸入到铜粉中,通过温度计将冷阱的实时温度值传输给温控器,以便确定是否需要添加液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阱中装设一磁力搅拌器,磁力搅拌器不地自动搅拌铜粉,并通过温控器的配合根据铜粉的温度来控制是否添加液氮,从而能够很好地实现温度的可控制性。另外,往铜粉中加入液氮,利用铜粉的热传导性和流动性使得温度控制更简便,待冷却装置更易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杜瓦杯,2为铜粉,3为液氮,4为磁力搅拌器,5为温度计,6为温控器,7为液氮加注口,8为阀门,9为加注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改良的冷阱装置,包括有冷阱、温度测量装置、温控器6,冷阱连接液氮供应机构,温度测量装置安装在冷阱中用于测量冷阱内的温度并提供给温控器6;在冷阱中设置有磁力搅拌器4并装有铜粉2,磁力搅拌器4伸入在冷阱的铜粉2中,形成可对铜粉2进行搅拌的结构。在磁力搅拌器4的作用下对铜粉和液氮(在通入液氮后)进行不断搅拌,并用温控器6配合控制系统实时加注液氮达到精确控温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亚硅硅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亚硅硅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6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车床丝杆传动结构
- 下一篇:新型家用碾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