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钮开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6150.3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37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邓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子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9/04 | 分类号: | H01H19/04;H01H1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睿 |
地址: | 622651 四川省绵阳市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钮 开关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钮开关结构,包括控制模块和旋钮,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控制模块设置在前壳组件内且在控制模块上固定有顶针,后壳组件内设有取电部件,顶针与取电部件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顶针与取电部件进行接触来实现取电为开关供电,不仅可与86盒配合使用进行强电取电,也可以采用纽扣电池进行弱电取电,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组合,便于更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性能可靠、适用性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旋钮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开关是控制电器启闭的部件,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智能开关也随之兴起。市面上智能开关的取电方式分为强电取电和弱电取电。强电取电即采用标准的86盒,内置单火取电电路与市电连接通电;弱电取电即内置纽扣电池,由纽扣电池为智能开关供电。但目前市面上采用上述两种取电方式的智能开关在结构上差异较大,不能兼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兼容强电和弱电的旋钮开关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旋钮开关结构,包括控制模块和旋钮,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控制模块设置在前壳组件内且在控制模块上固定有顶针,后壳组件内设有取电部件,顶针与取电部件接触。
进一步的是:所述前壳组件还包括前壳盖板、前壳面板和旋钮支架,前壳盖板和前壳面板卡扣连接,控制模块活动设置在前壳盖板与前壳面板之间,旋钮支架固定在前壳面板上,旋钮与旋钮支架连接;前壳盖板上设有与顶针相对应的顶针孔,顶针从顶针孔中伸出。
进一步的是:所述取电部件为强电线路板,后壳组件包括强电底盖和强电盖板;强电底盖和强电盖板卡扣连接,强电线路板固定在强电底盖和强电盖板之间,强电线路板上固定有铜柱;强电底盖可与前壳面板可拆卸连接,铜柱的位置与顶针相对应。
进一步的是:强电盖板上设有铜柱保护套和拨档档位帽,强电线路板上设有拨档,拨档的位置与拨档档位帽相对应,铜柱保护套的位置与铜柱相对应。
进一步的是:所述取电部件为纽扣电池,后壳组件包括弱电底盖、弹片和弹片盖板;弹片固定在弱电底盖上,纽扣电池与弹片接触并通过弹片盖板固定在弱电底盖上;弹片上设有正负极触点,弹片盖板上设有与正负极触点相对应的正负极触点孔,正负极触点孔的位置与顶针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顶针与取电部件进行接触来实现取电为开关供电,不仅可与86盒配合使用进行强电取电,也可以采用纽扣电池进行弱电取电,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组合,便于更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性能可靠、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前壳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前壳组件的组装图,
图3为采用强电取电的后壳组件爆炸图,
图4为采用强电取电的后壳组件组装图,
图5为采用弱电取电的后壳组件爆炸图,
图6为采用弱电取电的后壳组件组装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强电取电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弱电取电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00-前壳组件、110-控制模块、120-顶针、130-旋钮、140-前壳盖板、141-顶针孔、150-前壳面板、160-旋钮支架、200-后壳组件、211-强电线路板、212-强电底盖、213-强电盖板、214-铜柱、215-铜柱保护套、216-拨档档位帽、217-拨档、221-纽扣电池、222-弱电底盖、223-弹片、224-弹片盖板、225-正负极触点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子部品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子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61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预防折损并能自主修复的数据线
- 下一篇:电力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