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合物极限黏度自动在线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6048.3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2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程终发;王全意;齐晓婧;王燕平;王宁宁;岳席云;王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6 | 分类号: | G01N11/06;G05D2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王荐 |
地址: | 27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极限 黏度 自动 在线 监测 装置 | ||
一种聚合物极限黏度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聚合反应釜、外循环缓冲罐、物料定量进样泵、定容器、恒温极限黏度检测装置和样品收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极限黏度检测装置包括恒温箱,所述恒温箱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检测计进样口和检测计出样口,所述检测计进样口和检测计出样口分别连接定容器和样品收集槽,所述检测计出样口设有出液口控制阀门,所述定容器与恒温极限黏度检测装置之间设有第四电磁控制阀门,所述第四电磁控制阀门、出液口控制阀门、自动计时器和精密数显温度计之间通过联锁控制装置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剂生产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合物分子量在线监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乌氏粘度计原理实现聚合物粘均分子量自动在线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聚合物产品性能、质量受制约因素较多,尤其是分子量指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产品对水体中钙、镁硬度的抑制作用,在实际规模化工业生产过程中,分子量的检测通常采用凝胶色谱(GPC)、乌氏粘度计等离线方法进行评价,虽然方法本身原理简单,方法成熟,但是从车间中控取样至送检结果检出,平均需要耗时2-3小时,不利于生产的快速即时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且由于分析人员交接班情况的存在,对同批次产品的分子量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极限黏度自动在线监测装置,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投资成本低、可有效指导生产稳定进行,利于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聚合物极限黏度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聚合反应釜、外循环缓冲罐、物料定量进样泵、定容器、恒温极限黏度检测装置和样品收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极限黏度检测装置包括恒温箱,所述恒温箱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检测计进样口和检测计出样口,所述检测计进样口和检测计出样口分别连接定容器和样品收集槽,所述检测计进样口和检测计出样口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贮样球、计时球和黏度检测计,所述黏度检测计内设有毛细管,所述恒温箱顶部设有温度计接口,所述接口内设有精密数显温度计,所述恒温箱侧壁设有自动计时器,所述检测计出样口设有出液口控制阀门,所述定容器与恒温极限黏度检测装置之间设有第四电磁控制阀门,所述第四电磁控制阀门、出液口控制阀门、自动计时器和精密数显温度计之间通过联锁控制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循环缓冲罐与物料定量进样泵之间的管线包括主管线和两条并行的第一分管线和第二分管线,在主管线上设有在线pH值检测仪,所述第一分管线上设有串联的第一电磁控制阀门和物料pH值调节池,所述第二分管线上设有第二电磁控制阀门,所述在线pH值检测仪与第一电磁控制阀门和第一电磁控制阀门之间通过联锁控制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容器包括定容器进样口,定容器溶剂进料口,定容器出样口,所述定容器进样口连接物料定量进样泵,所述定容器溶剂进料口与定容溶液储罐通过管线建有连接,管线上串联有转料泵和第三电磁控制阀门,所述定容器出样口连接样品收集槽,所述定容器出样口与样品收集槽之间设有恒温极限黏度检测装置,所述定容器内设有磁力搅拌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连接定容溶液储罐的进料管线上串联的转料泵和第三电磁控制阀门通过联锁控制装置连接,按照预先设置的液位范围自动完成样品溶液的稀释定容配置。进一步的,所述聚合反应釜内部设有螺旋桨式搅拌装置,所述聚合反应釜顶部设有多个反应釜进料口,底部和侧壁分别设有釜底出料口和釜壁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定量进样泵的泵后管路与样品收集槽建有连接,收集管道内残留样品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外循环缓冲罐的底部、顶部和侧壁分别设有底部进料口、顶部出料口和侧壁出料口,所述底部进料口与釜壁出料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顶部出料口与反应釜进料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管线上分别串联有循环转料泵和控制阀门,所述侧壁出料口通过管线与物料定量进样泵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黏度检测计内层玻璃层入口内径为φ=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6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安装的高速球路捕捉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母乳吸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