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范围软土固化用移动作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5064.0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6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郭亮;李婧铷;彭颐祈;韩弘驰;廖明伟;陈中卫;裴春;张延文;陈秋雨;刘太鹏;冯千珂;王保权;李佳艺;张艺潇;张军伟;朱姣;吕茂淋;郭豪;张巧;向莹;王银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周建;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范围 固化 移动 作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范围软土固化用移动作业装置,包括支架,在支架内设有两端封闭的外套筒,外套筒内设有内套筒,每一个液压缸的输出端上均设有驱动块,在腔室Ⅰ内设有振动管,振动管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振动管的上端通过弹簧与驱动块下表面连接,振动管的下端依次活动贯穿内套筒、外套筒后向下延伸;伸缩管上端与腔室Ⅱ的驱动块下表面连接,伸缩管下端依次活动贯穿内套筒、外套筒后向下延伸,且在伸缩管的延伸段上设有搅拌器。本实用新型以移动式的承载平台为基础,利用振动与旋转搅拌来减小固化装置的移动阻力,且同时向软土区域注浆,进而实现广域软土地基开展高效加固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土地基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范围软土固化用移动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为满足景观塑造、大众休闲所需,大规模岸滩功能性改造工程蓬勃兴起。由于此类工程多位于海相软土地区,海相软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基础施工前常需对地基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方能满足建筑物承载力需求。目前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常用方法是预压法和原位固化法。预压法又可分为为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两种方法,真空预压法通常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进而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逐级加载;堆载预压法是在地基上预加荷载,使土体逐渐排水固结,地基逐步提高。但预压法常需大量堆载材料且耗时普遍较长,如遇深的饱和软土,排水固结耗时更长,往往导致工期成本大幅增加。原位固化法通常采用水泥、工业废料及其他外掺剂等固化材料对软土地基进行原位固化改良,使其形成较高强度的硬壳层或板体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该法具有处理快速、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可快速形成硬壳层便于后续围堰施工等优势。现有原位固化技术一般采用事先搭设作业平台,将机械置于作业平台的方式进行施工,当需要更换施工位置时,拆卸作业平台并于新位置重新搭建。然而,施工平台反复拆建难免耗时费工、效率低下、成本陡增。[王海林.一种软基固化处理设备.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8136891U];此外,现有原位固化装置的体积和载重较大,不具有滩涂行走功能,无法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开展施工作业;海相软土阻力较大,固化所需搅拌系统只能垂直移动,导致水平向加固处理范围较小,垂直向加固效果较差,因此无法针对广域软土地基开展高效加固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范围软土固化用移动作业装置,通过移动式作业与不间断喷搅功能,有效解决广域软土地基加固领域长期面临的慢速率、高耗能、低功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范围软土固化用移动作业装置,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开口,在所述支架内设有两端封闭的外套筒,外套筒内设有与之同轴的内套筒,沿所述内套筒轴向将其内部分隔成腔室Ⅰ和腔室Ⅱ,且在腔室Ⅰ和腔室Ⅱ内均设有液压缸,每一个液压缸的输出端上均设有驱动块,在腔室Ⅰ内设有振动管,振动管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振动管的上端通过弹簧与腔室Ⅰ内的驱动块下表面连接,振动管的下端依次活动贯穿内套筒、外套筒后向下延伸,且在腔室Ⅰ内至少设有一个空气振动器;在腔室Ⅱ内设有伸缩管,伸缩管上端与腔室Ⅱ的驱动块下表面连接,伸缩管下端依次活动贯穿内套筒、外套筒后向下延伸,且在伸缩管的延伸段上设有搅拌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5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筛滤功能的粉碎机
- 下一篇:一种陶粒支撑剂快速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