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磁发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74722.4 | 申请日: | 2019-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9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徐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骏 |
| 主分类号: | H05B6/36 | 分类号: | H05B6/36 |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 地址: | 2265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磁 发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磁发热装置,包括金属筒体,金属筒体内设置电磁发热装置;电磁发热装置由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三段电磁发热体组成,相邻二段电磁发热体之间设置阻止磁力线穿过的阻隔材料体;每段电磁发热体包括硅钢片层,线圈卷绕在硅钢片层上,各段电磁发热体上线圈的二端接线,一端接线从金属筒体的一端引出,另一端接线从金属筒体的另一端引出;硅钢片层与金属筒体之间具有间隙;从金属筒体的一端引出的三段电磁发热体线圈接线相互接在一起,从金属筒体的另一端引出的三段电磁发热体线圈接线分别接电源的A、B、C三相。本实用新型发热功率大,可达100KW以上,应用范围和能力大大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发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发热装置采用整体式线圈和硅钢片的组合体,发热功率低,不能制成大直径、大长度的产品,应用范围和应用能力受到限制,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功率大,工作性能好的新型电磁发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电磁发热装置,包括金属筒体,金属筒体内设置电磁发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发热装置由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三段电磁发热体组成,相邻二段电磁发热体之间设置阻止磁力线穿过的阻隔材料体;每段电磁发热体包括硅钢片层,线圈卷绕在硅钢片层上,各段电磁发热体上线圈的二端接线,一端接线从金属筒体的一端引出,另一端接线从金属筒体的另一端引出;硅钢片层与金属筒体之间具有间隙;从金属筒体的一端引出的三段电磁发热体线圈接线相互接在一起,从金属筒体的另一端引出的三段电磁发热体线圈接线分别接电源的A、B、C三相;所述金属筒体有相互紧密接触的二层筒体组成;金属筒体内电磁发热装置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阻止磁力线穿过的阻隔材料体。
所述阻止磁力线穿过的阻隔材料为310S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发热功率大,可达100KW以上;可以制成直径大于800mm、长度大于2500mm的大直径、大长度产品。应用范围和能力大大提升。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等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电磁发热装置,包括金属筒体1,金属筒体内设置电磁发热装置;所述电磁发热装置由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三段电磁发热体组成,相邻二段电磁发热体之间设置阻止磁力线穿过的阻隔材料体2;每段电磁发热体包括硅钢片层3,线圈4卷绕在硅钢片层上,各段电磁发热体上线圈的二端接线,一端接线从金属筒体的一端引出,另一端接线从金属筒体的另一端引出;硅钢片层与金属筒体之间具有间隙;从金属筒体的一端引出的三段电磁发热体线圈接线相互接在一起,从金属筒体的另一端引出的三段电磁发热体线圈接线分别接电源的A、B、C三相;所述金属筒体有相互紧密接触的二层筒体组成,大大提升均温性能。
金属筒体内电磁发热装置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阻止磁力线穿过的阻隔材料体5。
所述阻止磁力线穿过的阻隔材料为310S不锈钢材料或其他合适材料(例无磁钢20Mn23Al或45Mn17Al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骏,未经徐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47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防静电结构的高低压开关箱
- 下一篇:一种光缆编织固定用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