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滩涂贝类刨挖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4710.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4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蒋玫;李磊;隋延鸣;唐保军;李子牛;王帅杰;曾梦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滩涂 贝类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滩涂贝类刨挖工具,包括钢圈、手柄和支撑钢条,钢圈为椭圆形结构,支撑钢条设置于钢圈内部且两端分别与钢圈固定,手柄沿钢圈的长轴方向设置,手柄与钢圈连接且头端与支撑钢条垂直连接,钢圈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耙齿且所述若干耙齿位于支撑钢条相对手柄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滩涂贝类采集劳动强度,提高采集效率,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贝类采集工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滩涂贝类刨挖工具。
背景技术
对于滩涂贝类的采集,现有的手工采捕工具种类较多,其中最为普遍的为耙式结构的刨挖工具。现有耙式刨挖工具的耙齿多为直线型排列设计,这种耙式刨挖工具在使用时完全依赖人工拉力将滩涂沙质翻起,在板结较硬的沙质滩涂上使用时,采捕劳作的人工强度较重,采集效率也会比较低。
另外,现有耙式刨挖工具的手柄一般仅头端与耙具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耙具脱落的情况,影响贝类采集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滩涂贝类刨挖工具,降低滩涂贝类采集劳动强度,提高采集效率,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滩涂贝类刨挖工具,包括钢圈、手柄和支撑钢条,所述钢圈为椭圆形结构,所述支撑钢条设置于钢圈内部且两端分别与钢圈固定,所述手柄沿钢圈的长轴方向设置,所述手柄与钢圈连接且头端与支撑钢条垂直连接,所述钢圈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耙齿且所述若干耙齿位于支撑钢条相对手柄的另一侧。
所述手柄为圆柱状结构,所述钢圈和支撑钢条对应钢圈长轴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螺孔,所述手柄通过螺纹结构穿插连接在钢圈的螺孔中且头端与支撑钢条的螺孔连接。
所述若干耙齿在钢圈上均匀间隔分布。
所述耙齿为固定在钢圈上的三角形齿片。
所述手柄和支撑钢条为一体成型结构。
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耙齿为弧形排列,在进行滩涂沙质刨挖时能够起到对底质进行分割的作用,从而有利于降低人工翻沙所需的拉力,能够降低滩涂贝类采集劳动强度,提高采集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手柄分别与钢圈和支撑钢条连接,有利于提高手柄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手柄脱落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滩涂贝类刨挖工具,包括钢圈1、手柄2和支撑钢条3。
钢圈1为椭圆形结构,支撑钢条3设置于钢圈1内部且两端分别与钢圈1固定,手柄2和支撑钢条3为一体成型结构。手柄2沿钢圈1的长轴方向设置,手柄2与钢圈1连接且头端与支撑钢条3垂直连接。手柄2为圆柱状结构,钢圈1和支撑钢条3对应钢圈1长轴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螺孔,手柄2通过螺纹结构穿插连接在钢圈1的螺孔中且头端与支撑钢条3的螺孔连接。
钢圈1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耙齿4,耙齿4位于支撑钢条3相对手柄2的另一侧,耙齿4为固定在钢圈1上的三角形齿片。
滩涂贝类刨挖工具的耙齿4为弧形排列,在进行滩涂沙质刨挖时能够起到对底质进行分割的作用,从而有利于降低人工翻沙所需的拉力,能够降低滩涂贝类采集劳动强度,提高采集效率。手柄2分别与钢圈1和支撑钢条3连接,有利于提高手柄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手柄脱落的可能性。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47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离合器
- 下一篇:高耐磨钢滑板用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