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车前车架胶合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4047.5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5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强;徐文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亿机械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车前 车架 胶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合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车前车架胶合治具,其技术方案是,工作台上设置有供第一连接管伸入的固定杆,工作台上远离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呈U字形设置并形成有开口向上的空腔,第四连接管设置在空腔内,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四连接管的固定件;工作台上设置有抵接板,抵接板与第三连接管相抵。将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套设在固定杆上,通过固定件将第四连接管固定在空腔内,继而将第三连接管套设在第四连接管上,并通过抵接板将第三连接管固定住,此时,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相贴合,从而能够用胶水把相邻两个连接管牢牢固定住。不需要人工固定连接管,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胶合后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合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车前车架胶合治具。
背景技术
自行车越来越广泛适用于健身及休闲活动,为适应外出时携带的方便需要,各种轻质材料的差价及折叠式结构等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尤其为了使车架结构轻量化,诸如铝合金管或碳纤维等符合材料,更是被大量的采用,而对于各式符合材料在制成车架时,往往需要经过多种工序加工,配合固定治具做组合定位,通过不同的胶合加工定型变换制造时,为了使车架结构规格尺寸稳定与结构实用安全的要求,通常需要特殊的治具,即符合该车架造型设计的治具,作为车架成型时的定型辅助。
参照图1,为现有的前车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11、第三连接管12以及第四连接管13,且第二连接管11套设在第一连接管1上,第三连接管12套设在第四连接管13上,且第二连接管11与第三连接管12相贴合。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11、第三连接管12以及第四连接管13共同呈弧形设置。且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11、第三连接管12以及第四连接管13需要胶合在一起共同形成前车架。
目前,现有的胶合放置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将第二连接管11套设在第一连接管1上,并用胶水固定住,然后将第三连接管12套设在第四连接管13上,用胶水固定住,最后使第二连接管11与第三连接相对准,用胶水固定住。通过人工固定连接管费时费力,且容易定位不准确,不能保证胶合后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胶合精度的折叠车前车架胶合治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折叠车前车架胶合治具,该前车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以及第四连接管,该治具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供第一连接管伸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呈倾斜设置;所述工作台上远离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呈U字形设置并形成有开口向上的空腔,所述第四连接管设置在空腔内,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四连接管的固定件,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第三连接管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第二连接管套设在第一连接管上,然后将第一连接管套设在固定杆上,从而能够将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固定住,然后将第四连接管放置在空腔内并通过固定件将第四连接管固定住,继而将第三连接管套设在第四连接管上,并通过抵接板将第三连接管固定住,此时,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相贴合,从而能够用胶水把相邻两个连接管牢牢固定住。不需要人工固定连接管,且能够有效提高定位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胶合后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四连接管与空腔的内壁相抵,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贯穿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与连接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共同穿设在通孔与连接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销与通孔以及连接孔螺纹连接,从而能够增加第四连接管与支撑座牢牢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增加第四连接管与支撑座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座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定位杆,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供定位杆伸入的定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亿机械工业(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泰亿机械工业(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40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