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4001.3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8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召;刘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陈道升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具 分流 冷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流锥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包括:分流锥主体,其横向开设有相互平行的进水孔以及出水孔,分流锥主体上纵向开设有冷却孔,冷却孔内插设有冷却柱,冷却柱外侧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流道,冷却柱内纵向开设有回流孔,回流孔与流道端部连接且两者相通,进水孔与流道相通,出水孔与回流孔相通;堵头,其活动插设于冷却孔内,堵头上端活动抵靠于冷却柱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分流锥内的冷却水不会发生乱流等情况,提高冷却效果,堵头定端面抵靠于密封面上,保证冷却水不会流出冷却孔,防止冷却水泄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流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是模具中的一个大类。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压铸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但与此同时,也对压铸模具的综合力学性能、寿命以及模具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模具的冷却,通常采用分流锥。分流锥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冷却不充分、温度过高烧伤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分流锥表面出现烧伤裂纹,现有的分流锥大多采用水冷冷却,但是由于分流锥内的水流没有导向,流入的冷却水和流出的冷却水容易混合在一起,导致分流锥内的冷却水流动方向混乱,不能很好的起到冷却效果,且分流锥内的冷却水容易泄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包括:分流锥主体,其横向开设有相互平行的进水孔以及出水孔,所述分流锥主体上纵向开设有冷却孔,所述冷却孔内插设有冷却柱,所述冷却柱外侧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流道,冷却柱内纵向开设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与所述流道端部连接且两者相通,所述进水孔与所述流道相通,所述出水孔与回流孔相通;
堵头,其活动插设于所述冷却孔内,所述堵头上端活动抵靠于所述冷却柱下端。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中,所述分流锥主体上垂直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冷却孔相通,所述堵头上端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螺孔直径小于所述冷却孔直径,所述螺孔内设置有密封面,所述堵头上端抵靠于所述密封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中,所述螺孔内设置有抵靠台,所述抵靠台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堵头上设置有抵靠环,所述抵靠环抵靠于所述密封圈上。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中,所述进水孔与所述流道下端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中,所述堵头下端设置有内六角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中冷却水能够通过进水孔进入至流道内并在流道内,流道内的冷却水最终流入至回流孔内,使得分流锥内的冷却水不会发生乱流等情况,提高冷却效果,堵头定端面抵靠于密封面上,保证冷却水不会流出冷却孔,防止冷却水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用于模具的分流锥冷却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冷却柱的立体视图;
图5是堵头的立体视图。
图中,分流锥主体1、进水孔2、出水孔3、冷却孔4、冷却柱5、流道6、回流孔7、堵头8、螺孔9、密封面10、抵靠台11、密封圈12、抵靠环13、内六角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4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机壳的旋转装配台
- 下一篇:一种压铸机边炉铝液去氧化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