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外机以及复合热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73143.8 | 申请日: | 2019-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6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田利伟;王斌;庄炜茜;郭辉;郭旭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06 | 分类号: | F24F1/06;F24F1/14;F25B13/00;F25B41/04;F25B47/02;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刘恋;张颖玲 |
| 地址: | 43006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外 以及 复合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室外机以及复合热泵系统,包括外壳、蒸发器、第一风机以及热管;所述外壳的壁面上形成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靠近出风口;所述热管包括冷媒介质以及具有冷凝端和蒸发端的管本体,所述冷凝端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以对空气预热后输送至所述蒸发器处进行换热,所述蒸发端设置在所述外壳外以吸收热量;所述冷媒介质在所述管本体内根据吸热或者放热发生相变循环。本申请的一种室外机以及复合热泵系统,具有节省能源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外机以及复合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逐渐消耗,从环境大气中吸取丰富的低品位能量,并产生高品位能量的空气源热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北方地区,即使在冬季,太阳能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可以供用户冬季采暖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当空气源热泵应用在环境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下时,运行性能良好;但在室外环境较低情况下,系统并不能高效、可靠、稳定的运行。尤其是冬季,室外温度降低,蒸发器表面温度低于0℃,室外空气流过蒸发器表面会形成霜层,导致蒸发器传热恶化,降低换热效率,从而影响压缩机及热泵的整体性能,最终导致能耗偏高,直接制约着以空气源热泵为代表的复合热泵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室外机以及复合热泵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能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室外机,包括外壳、蒸发器、第一风机以及热管;所述外壳的壁面上形成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靠近出风口;所述热管包括冷媒介质以及具有冷凝端和蒸发端的管本体,所述冷凝端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以对空气预热后输送至所述蒸发器处进行换热,所述蒸发端设置在所述外壳外以吸收热量;所述冷媒介质在所述管本体内根据吸热或者放热发生相变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管本体的所述冷凝端固定在所述进风口面向所述第一风机的一侧,所述管本体的蒸发端穿过所述外壳后延伸到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端与所述进风口可拆卸连接。
一种复合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以及节流装置依次连通,经过所述冷凝端预热后的所述空气能够与蒸发器换热,所述蒸发端设置在室外环境中,所述冷凝器设置在室内环境中以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装置为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热泵系统包括四通换向阀,所述蒸发器具有供冷媒进出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压缩机具有压缩机冷媒入口和压缩机冷媒出口,所述冷凝器具有供冷媒进出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其中,所述四通换向阀的A口连通所述压缩机冷媒出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C口连通所述压缩机冷媒入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B口连通所述第三端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D口连通所述第二端口,所述节流装置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以及第四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热泵系统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处。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一种室外机以及复合热泵系统通过设置热管;热管包括冷媒介质以及具有冷凝端和蒸发端的管本体a,冷凝端设置在蒸发器与进风口之间以对空气预热后输送至蒸发器处进行换热,预热后的空气与蒸发器完成热交换后再从出风口喷出,由于空气的温度高,温度较低的蒸发器与空气的换热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复合热泵系统的换热效率,降低压缩机的能耗;此外,由于空气的温度高,可以有效地防止蒸发器结霜,进而防止因结霜导致的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下降,有效降低能耗;此外,使用热管装置替代传统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也无需使用泵体等动力件即可完成热量的传递,节省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3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