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氧食用菌栽培袋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72475.4 | 申请日: | 2019-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3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肖俊培;张金霞;汪建党;候艳平;黄晨阳;王道龙;郑伟春;韩美玲;王晶;乔杰;隋杰;史振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翔天农业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8/66 | 分类号: | A01G18/6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杨钦祥 |
| 地址: | 0727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栽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氧食用菌栽培袋,包括栽培袋体和卡接设置在所述栽培袋体一端或两端的封口,所述栽培袋体上平均分布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孔径大小为5‑15μm,孔密度为2‑10个孔/cm²,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氧食用菌栽培袋,提高了菌棒的透氧性,且可有效防止虫、杂菌等污染,菌丝10天左右就能布满栽培袋体,大大提高菌棒的出菇率,采用可降解材料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外采用自封口形式,省去用结扎物结扎的手续,提高了效率,可有效防止由于结扎不严造成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是一种透氧食用菌栽培袋。
背景技术
在食用菌袋栽生产过程中,由于栽培袋自身不透气,菌丝生长完全靠袋口结扎处进氧,现有结扎方法的滤菌性不足使环境中的杂菌进入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栽培袋污染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是袋栽食用菌生产成败的关键,亟需同时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的栽培袋,另外袋口采用结扎的形式会牺牲一部分栽培袋体的空间,使栽培袋体的有效空间变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氧滤菌食用菌栽培袋,其透气性满足食用菌菌丝生长对氧气的要求,同时能阻隔环境中微生物的进入,完全避免杂菌污染的发生,确保食用菌发菌良好,充分利用栽培袋体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透氧食用菌栽培袋,包括栽培袋体和卡接设置在所述栽培袋体一端或两端的封口,所述栽培袋体上平均分布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孔径大小为5-15μm,孔密度为2-10个孔/cm²。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袋体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封口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为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袋体厚度为20-80μm。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袋体材料为降解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袋体采用卷膜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氧食用菌栽培袋,提高了菌棒的透氧性,且可有效防止虫、杂菌等污染,菌丝10天左右就能布满栽培袋体,大大提高菌棒的出菇率,采用可降解材料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外采用自封口形式,省去用结扎物结扎的手续,提高了效率,可有效防止由于结扎不严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端绑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两端绑口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栽培袋体、2封口、3过滤孔、4、绑口、101凸起、20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透氧滤菌食用菌栽培袋,包括栽培袋体1及两端或一端的封口2,凸起101为弹性材料制成,凸起101卡接至凹槽201内,凸起101与凹槽201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确保使用过程中牢固可靠,另外此种方式能有效利用栽培袋体1的空间,避免之前采用结扎方式造成栽培袋体1的浪费。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叙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食用菌栽培袋体1上平均分布有过滤孔3,所述过滤孔3孔径大小为5μm,孔密度为10个孔/cm²,栽培袋体1厚度为80μm,两端采用封口2,形式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翔天农业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翔天农业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24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管摆放固定支架
- 下一篇:多功能除草割灌机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