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木结构柱脚耗能减震节点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71851.8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5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蔡健;陈俊霖;蔡墅;陈庆军;左志亮;杨春;姜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C3/36 | 分类号: | E04C3/36;E04B1/98;E04H9/02;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谢静娜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木结构 耗能 减震 节点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木结构柱脚耗能减震节点结构,所述节点结构包括内抱箍、外抱箍、多个弹性件和钢底板,所述内抱箍套设于柱脚外,内抱箍的内径与柱脚的截面直径匹配,钢底板设有柱脚孔,钢底板固定于放置柱脚的础石上,柱脚位于柱脚孔内,柱脚孔的直径大于柱脚的直径,钢底板的直径不小于外抱箍的直径,外抱箍固定于钢底板且位于内抱箍外,多个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内抱箍和外抱箍。通过将柱脚孔的直径设置成大于柱脚的直径,即钢底板与柱脚之间预留间距,在地震时,允许柱脚在间距范围内滑移,防止柱脚超限位移,减少柱脚受到的内力,当柱脚滑移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来实现减震耗能,有助于提高木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木结构柱脚耗能减震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其柱脚节点大部分采用的是平摆浮搁式连接节点,即木柱直接放置在础石之上。许多国内外学者通过试验研究或理论分析,认为此种柱脚是一种现代化的滑移隔振支座,当受到地震作用时,柱脚会产生滑移,从而减少框架受到的内力。但是,柱脚的滑移仍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破坏形态,当地震作用较大时,木结构民居的柱脚节点处会发生超限位移,轻微时使得木框架发生倾斜,严重时导致木框架整体倒塌。因此,限制柱脚的位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重点。
公告号为CN20759772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木结构柱脚抗震节点结构,通过在木柱脚的基础中预埋地脚环形法兰钢板和竖直弧形钢片,钢片与圆木柱通过螺栓固定,以此控制柱脚位移,此种方式完全限制了柱脚滑移,但是并不能消耗圆木柱受到的内力,还是会对圆木柱造成损坏,且钢片与圆木柱通过螺栓固定,螺栓穿过圆木柱,必须得对圆木柱进行打孔,人为对圆木柱的结构造成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木结构柱脚耗能减震节点结构,增强木结构柱脚的抗震功能,同时不对木结构柱脚产生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木结构柱脚耗能减震节点结构,包括内抱箍、外抱箍、多个弹性件和钢底板,所述内抱箍套设于柱脚外,内抱箍的内径与柱脚的截面直径匹配,钢底板设有柱脚孔,钢底板固定于放置柱脚的础石上,柱脚位于柱脚孔内,柱脚孔的直径大于柱脚的直径,钢底板的直径不小于外抱箍的直径,外抱箍固定于钢底板且位于内抱箍外,多个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内抱箍和外抱箍。通过将柱脚孔的直径设置成大于柱脚的直径,即钢底板与柱脚之间预留间距,在地震时,允许柱脚在间距范围内滑移,防止柱脚超限位移,减少柱脚受到的内力,当柱脚滑移时,内抱箍与柱脚一起发生滑移,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来实现减震耗能,有助于提高木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内抱箍包括两个内半箍,外抱箍包括两个外半箍,内半箍和外半箍的两端分别设有耳板,耳板上设有螺栓孔,两个内半箍之间的耳板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至一起,两个外半箍之间的耳板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至一起。内抱箍和外抱箍分别通过组装的方式连接,结构简单,方便施工,方便拆卸和更换。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不锈钢波纹管,不锈钢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内抱箍和外抱箍连接且保持伸直。由于不锈钢波纹管的不可伸缩性与可弯曲性,通过不锈钢波纹管的受拉和受弯作用来实现耗能,有助于提升木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不锈钢波纹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接头,内抱箍的外壁和外抱箍的内壁分别设有多个螺纹杆,不锈钢波纹管两端的螺纹接头分别与内抱箍和外抱箍上的螺纹杆连接。通过设置螺纹接头和螺纹杆,简化不锈钢波纹管与内抱箍和外抱箍的连接方式,方便施工,方便不锈钢波纹管的拆卸和更换。
进一步,所述内抱箍和外抱箍分别为圆形,内抱箍的外壁和外抱箍的内壁分别设有六个螺纹杆,相邻两个螺纹杆之间的角度为60°。
进一步,所述柱脚孔的直径比柱脚的直径大10-20mm。在地震时,允许柱脚在间距范围内滑移,防止柱脚超限位移,减少柱脚受到的内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18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大跨度折叠提升式防火卷帘门
- 下一篇:磁铁自动组装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