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横向卷绕的穿绳式钢丝绳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67268.X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2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莫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汇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14 | 分类号: | F16F7/14;F16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向 卷绕 穿绳式 钢丝绳 隔振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振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横向卷绕的穿绳式钢丝绳隔振器,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该横向卷绕的穿绳式钢丝绳隔振器,通过将把手通过铰链轴进行转动,转动至与第二转轴同一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转动时会带动齿轮顺时针转动,齿轮会带动第一齿条杆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二齿条杆向下移动,第一齿条杆向上移动时带动下固定板向上移动并靠近第四连接板,第二齿条杆向下移动时带动上固定板向下移动并靠近第三连接板,这样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就会相互靠近并紧紧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了可以减少夹板之间的缝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横向卷绕的穿绳式钢丝绳隔振器。
背景技术
钢丝绳隔振器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新型被动式隔振器,它由多股不锈钢钢丝拧结成的弹簧绕在上下支承板而成,支承板上有安装孔,可减缓任意方向的振动与冲击。它具有大变形软化、宽频隔振、高阻尼比、大振动空间、耐腐蚀、耐高低温等优点,隔振器弹簧的等效刚度随变形的增加迅速减小,具有强非线性特性,可产生较好的缓冲效果,在现有钢丝绳隔振器中包括夹板、钢丝绳和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固定箍,这种结果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夹板之间的缝隙较大,钢丝绳易于松动,会有一定的危险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向卷绕的穿绳式钢丝绳隔振器,具备减少夹板之间的缝隙,可以减少钢丝绳的震动优点,解决了夹板之间的缝隙较大,钢丝绳的震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具备减少夹板之间的缝隙,可以减少钢丝绳的震动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横向卷绕的穿绳式钢丝绳隔振器,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穿绳与第二穿绳,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盒,所述第一轴承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第一转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分别活动安装有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条杆,所述下固定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条杆,所述固定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盒,所述第二轴承盒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活动安装有铰链轴,所述铰链轴的外侧活动安装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的形状大小一致,方便连接板之间的维修更换。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部同样开设有通孔,方便钢丝穿绳的引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活动套装有第一穿绳与第二穿绳,方便第一穿绳与第二穿绳之间的稳固。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直径大于连接槽最小处直径,且连接槽的内壁开设有与连接块表面相匹配的螺纹条,方便连接块在连接槽内部转动无阻碍。
优选的,所述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杆和第二齿条杆啮合连接,方便齿轮能带动第一齿条杆与第二齿条杆移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相匹配的运动槽,方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滑动顺畅。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向卷绕的穿绳式钢丝绳隔振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汇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汇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72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光环境调控用隧道灯
- 下一篇:一种提升P型双面电池双面率的背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