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管内异物抓捕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66301.7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6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庆伟 |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 代理公司: | 济宁宏科利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17 | 代理人: | 王玉芳 |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异物 抓捕 | ||
一种血管内异物抓捕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为贯通式管体,所述导管内穿设有导丝,所述导丝前部一体连接设有抓取导丝;所述抓取导丝至少有三根,抓取导丝设置形式为均匀阵列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通过简单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弹簧圈或其他术中异物脱落,残留血管内,难以抓捕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内异物抓捕器。
背景技术
目前,血管内介入技术广泛开展,而血管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弹簧圈脱落或从目标血管瘤内脱出,导致异物(弹簧圈)脱落,残留血管内,引起血管栓塞或继发血栓形成,此类情况可能导致相应区域的神经功能缺失,而现有的抓捕器捕捉血管内异物可能不能有效捕捉到异物。因此,能够有效抓取血管内异物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一种血管内异物抓捕器。
所述血管内异物抓捕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为贯通式管体;
所述导管内穿设有导丝,所述导丝前部一体连接设有抓取导丝;
所述抓取导丝至少有三根,抓取导丝设置形式为均匀阵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微导管,微导管用于连接医用Y阀。
进一步的,所述微导管后端,也就是导丝伸入一端为Y阀接口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导丝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微导丝。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微导管后端与Y阀连接,可采用不带抓取导丝的现有医用微导丝将微导管导引到异物所在血管异物稍远端,然后退出该微导丝;
将本设备,也就是头端带有抓取导丝的微导丝通过微导管送到导管头端,缓慢退出微导管,露出抓取导丝的捕捉抓,固定导丝,旋转抓取导丝,推送微导管、后撤微导管,观察抓取导丝头端抓取异物情况,抓取到后,固定抓取导丝前送微导管,微导管头端牢固钳夹住抓取的异物,然后退出体外,实现抓取异物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通过简单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弹簧圈或其他术中异物脱落,残留血管内,难以抓捕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血管内异物抓捕器抓取导丝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血管内异物抓捕器抓取导丝抓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抓取导丝 2-导管 3-导丝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血管内异物抓捕器包括导管2,所述导管2为贯通式管体;
所述导管2内穿设有导丝3,所述导丝3前部一体连接设有抓取导丝1;
所述抓取导丝1至少有三根,抓取导丝1设置形式为均匀阵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微导管,微导管用于连接医用Y阀。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后端,也就是导丝3伸入一端为Y阀接口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导丝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微导丝。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导管2后端与Y阀连接,可采用不带抓取导丝的现有医用微导丝将导管2导引到异物所在血管异物稍远端,然后退出该微导丝;
将本设备,也就是头端带有抓取导丝1的导丝3通过导管2送到导管2头端,缓慢退出导管2,露出抓取导丝1的捕捉抓,固定导丝3,旋转抓取导丝1,推送导管2、后撤导管2,观察抓取导丝1头端抓取异物情况,抓取到后,固定抓取导丝1前送导管2,导管2头端牢固钳夹住抓取的异物,然后退出体外,实现抓取异物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庆伟,未经孟庆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6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支架装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层对吹式防烟空气幕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