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肺复苏气垫床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65943.5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6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芳菊;何俊康;杨彩屏;张鑫;何肖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61G7/057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苏 气垫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气垫床,包括心肺复苏板和充气床垫;心肺复苏板设置于充气床垫的底面,与正常人躺在充气床垫顶面胸部所在的位置相对应;的气垫床具有多个凸起的凸起部,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的区域形成凹陷部;凸起部之间通过两端的侧边凸起部连通;侧边凸起部的朝向外部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快速排气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心肺复苏气垫床将气垫床和心肺复苏板结合,达到的防止褥疮的基础上,还保证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气垫床。
背景技术
目前,有很多危重病人受病情的影响,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但是在长期卧床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身体血液微循环过慢,病人身体僵硬以及身体皮肤皮下组织溃疡甚至产生褥疮,这就需要专人经常为患者翻身,促进身体内血液的微循环,减少病人的痛苦。因此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气垫床,例如专利CN110433041A 提供了一种医用气垫床,患者即使长期卧床,身体微循环也不会减慢,并且能够辅助护理人员实现对病人的翻身,缓解长期卧床病人的痛苦。
但是,危重病人易出现濒危情况,需要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术,但是在气垫床上进行心肺复苏,病人不易受力,医护工作人员不易施力,最终影响心肺复苏术的作用效果。若使用心肺复苏板,则需要将患者搬起,将所述心肺复苏板放置在患者与胸部相应的背部下方;对于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抢救时间极其宝贵,在实际抢救工作中,医护工作人员完全来不及进行上述行为。
因此,提供一种医用辅助器械避免长期卧床病人产生褥疮的同时,也要保证心肺复苏术的施用效果,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气垫床。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肺复苏气垫床,包括心肺复苏板和充气床垫;所述心肺复苏板设置于所述充气床垫的底面,与正常人躺在充气床垫顶面胸部所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气垫床具有多个凸起的凸起部,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的区域形成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之间通过两端的侧边凸起部连通;所述侧边凸起部的朝向外部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快速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充气床垫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束缚带,对病患进行约束。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设置有与所述束缚带相配合的锁定环,通过所述束缚带和所述锁定环配合约束病患。
优选地,所述充气床垫在尾部的侧面设置有充气口。
优选地,所述心肺复苏板所述充气床垫的粘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充气床垫的底表面延伸出两个所述心肺复苏板的固定位,所述固定位分别包裹所述心肺复苏板上边缘和下边缘。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贯穿所述充气床垫,所述的通气口的边缘密封。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厚度为5-10cm。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肺复苏板的厚度为2-4cm。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心肺复苏气垫床,在充气床垫的底部设置有心肺复苏板,侧面设置有多个快速排气口,在病患需要进行抢救时,打开快速排气口充气床底快速压缩,即可使用设置于底部的心肺复苏板;本实用新型将气垫床和心肺复苏板结合,达到的防止褥疮的基础上,还保证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肺复苏气垫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肺复苏气垫床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59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电机升降机械伸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塞的安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