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微粒或枝状晶体对隔膜破坏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65276.0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5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增发;姚坤;王维康;王会娜;刘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9/00 | 分类号: | G01N1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李小焦;彭愿洁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微粒 晶体 隔膜 破坏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模拟微粒或枝状晶体对隔膜破坏的装置。本申请的装置包括微型压力机、尖刺模具和电源;微型压力机包括压头、支架和底座,支架装于底座上,将微型压力机支撑于底座正上方,压头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底座正上方;尖刺模具表面具有若干微米级的尖刺,尖刺模具由模具支架支撑安装于底座上,尖刺模具呈尖刺向上安装,整个尖刺模具位于压头正下方;压头和尖刺模具都采用导电材料制备,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压头和尖刺模具。本申请的装置,能模拟电池隔膜使用过程中遭受的微粒或枝状晶体的破坏,不仅可以更准确有效的检测隔膜抗微粒和枝状晶体破坏的性能,而且可以用于研发耐微粒和枝状晶体破坏的隔膜,为电池的安全性提供更好的保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隔膜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拟微粒或枝状晶体对隔膜破坏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有重大影响。隔膜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正负极短路以及允许离子传输。理论上,通过隔膜微孔的关闭就可以防止电池的热失控,但近年来的一些事故表明这种关闭并不十分有效。也就是说,即便理论上隔膜的微孔已经关闭;但是,内部短路仍然有发生,造成短路事故。
针对以上问题,除了进一步的研发改进隔膜的闭孔性能以外,增强隔膜的穿刺性能也是一种解决方案。但是,实践证明即便增强了隔膜的穿刺性能,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有内部微短路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微粒或枝状晶体对隔膜破坏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模拟微粒或枝状晶体对隔膜破坏的装置,包括微型压力机、尖刺模具和电源;微型压力机包括压头、支架和底座,支架安装于底座上,将整个微型压力机支撑安装于底座的正上方,压头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底座的正上方;尖刺模具的表面具有若干个微米级的尖刺,尖刺模具由模具支架支撑安装于底座上,并且,尖刺模具呈尖刺向上安装,整个尖刺模具位于压头的正下方;压头和尖刺模具都采用导电材料制备,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压头和尖刺模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研究发现,即便电池隔膜具有较强的穿刺性能,仍然会有内部微短路的情况发生,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较小的金属微粒在制造过程中进入电池,在充放电循环中刺穿隔膜后,在电池之间提供了直接的短路路径;第二,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内部会逐渐形成枝状晶体,刺破隔膜,造成内部微短路。这些微粒或枝状晶体尖刺的粒径一般在微米级别,目前没有较好的方法或设备来模拟微粒或枝状晶体对隔膜的破坏。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本申请研发了一种新的模拟微粒或枝状晶体对隔膜破坏的装置。本申请的装置,一方面,通过微米级的尖刺对微粒或枝状晶体尖刺的粒径进行模拟;另一方面,通过施加电流的方式,模拟隔膜实际的电路使用环境,使得测试更准确有效的反应隔膜的性能。
另外,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尖刺模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替换,例如替换不同尺寸大小尖刺的尖刺模具,以便于测试和比较不同尖刺对隔膜的破坏。
优选的,尖刺模具与模具支架之间或者模具支架与底座之间由绝缘块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块连接的目的是在尖刺模具连接电源后,将其隔绝开来,避免短路或触电等安全事故。
优选的,电源与压头和尖刺模具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电流检测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电流检测装置的作用是检测电路是否接通,是否有电流产生。可以理解,本申请检测的是微粒或枝状晶体对隔膜的破坏,这种破坏在实际的电池隔膜使用过程中就是产生内部微短路;因此,本申请也以电路中产生电流进行内部微短路的模拟,以此判断微粒或枝状晶体对隔膜的破坏。原则上,在刚好产生电流时,所输出的压力值,即可以表征电池隔膜对微粒或枝状晶体的抗性;也就是说,该压力值越大,电池隔膜的性能就越好,越不容易出现内部微短路的事故。可以理解,该压力值可能与电池隔膜的穿刺强度有关,也可能关联不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5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空气净化治理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可加热的吸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