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61960.1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7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盛卫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A61M1/16;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脏外科 体外循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管,包括总管部和静脉管部,所述静脉管部为环形管;所述总管部分为第一总管部和第二总管部,所述第一总管部和第二总管部均连通于所述静脉管部;所述静脉管部包括首尾相连通的第一静脉管部和第二静脉管部;所述第一静脉管部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标识件,所述第二静脉部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标识件;所述总管部间隔设有若干第三标识件;所述第一标识件、第二标识件均与第三标识件不相同;有益效果是:在手术过程中不易发生错乱,便于区分静脉管和动脉管,避免接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做心脏直视手术时,需要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公知的一次性体外循环配套小切口管路,通常需在准备间内逐一完成一次性体外循环配套管路、停跳液灌注包、动脉微栓滤器等管路的术前连接。
对于临床经验不丰富的医生,建立体外循环的容错率将直接影响这手术的成功。
现有的一些外循环管均为单根结构,类如CN206597212U中所公开的技术,在手术时需要使用多根,并且其不具有标识,容易接错。动脉管和静脉管都比较细长,光凭端部较难区分。
在手术中,需要快速的将外循环管道与心脏上、下腔静脉,主动脉进行对接,如果出现管道接错,会导致严重医疗事故,这类错误往往很难及时发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管,主要解决了现有的循环管在使用过程可能发生接错、整体性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管,包括总管部和静脉管部,所述静脉管部为环形管;
所述总管部分为第一总管部和第二总管部,所述第一总管部和第二总管部均连通于所述静脉管部;
所述静脉管部包括首尾相连通的第一静脉管部和第二静脉管部;
所述第一静脉管部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标识件,所述第二静脉管部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标识件;
所述第一总管部间隔设有若干第三标识件;
所述第一标识件、第二标识件均与第三标识件不相同。
一种方式,所述第一标识件和第二标识件不相同。
一种方式,所述第一静脉管部、第二静脉管部和第一总管部的连接部为第一Y型连接部;
所述第一静脉管部、第二静脉管部和第二总管部的连接部为第二Y型连接部。
一种方式,所述所述第一标识件、第二标识件和第三标识件均不相同。
一种方式,相邻两第一标识件之间二为第一透明部,相邻两第二标识件之间为第二透明部,相邻两第三标识件之间为第三透明部。
一种方式,若干所述第一标识件均匀布设于第一静脉管部,若干所述第二标识件均与布设于第二标识件。
一种方式,所述第二总管部间隔设有若干第四标识件,相邻两第四标识件之间为第四透明部。
一种方式,所述第一标识件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静脉管部外侧面,所述第二标识件环绕设置于第二静脉管部。
一种方式,所述第一静脉管部为上腔静脉管,所述第二静脉管部为下腔静脉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手术过程中不易发生错乱,便于区分静脉管和动脉管,避免接错;
2.在使用前设计成局部密封形式,使得产品整体性增加,同时也降低了污染风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19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