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育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61730.5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5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肖志芳;陈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A01G25/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和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8 | 代理人: | 林传贵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育秧 装置 | ||
一种小型育秧装置,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设有转动杆,所述的转动杆上设有多个循环装置,所述的循环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杆上的一对转动圆环,所述的转动圆环与所述转动杆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所述转动圆环上均匀插设多个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与转动杆平行设置,所述的连接杆上活动连接有托盘,所述的机架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与转动杆相连接,用于带动转动杆转动。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育秧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圆环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托盘转动,使每个放置在托盘上的育秧盘均能够均匀收到光照,该结构简单,紧凑,降低了占地面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秧播种移栽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育秧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的播种面积较大,在世界水稻种植中位居第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水稻的稳产与高产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下,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水稻机械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传统的手插、抛秧等栽培方式必将被机械化插秧全面替代。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指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装备,集机电一体化、标准化、自控化为一体,创造一个适应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育秧。水稻工厂化育秧通过调控育秧环境,并通过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秧田管理,不仅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素质还能大大降低育秧成本,有利于推进机插秧等轻型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但传统的水稻工厂化育秧的设备因秧苗数量庞多而使得其占地面积较大,若想节省占地面积则必须减少受育秧苗的数量,使得育秧效率低下,育秧受场地与时间的限制,阻碍育秧技术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育秧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型育秧装置,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设有转动杆,所述的转动杆上设有多个循环装置,所述的循环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杆上的一对转动圆环,所述的转动圆环与所述转动杆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所述转动圆环上均匀插设多个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与转动杆平行设置,所述的连接杆上活动连接有托盘,所述的机架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与转动杆相连接,用于带动转动杆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循环装置与第二循环装置;
所述的第一循环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杆上的一对第一转动圆环,所述的一对第一转动圆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的每个第一连接杆上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托盘;
所述的第二循环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杆上的一对第二转动圆环,所述的一对第二转动圆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的每个第二连接杆上均活动连接有第二托盘;
所述的一对第二转动圆环位于一对第一转动圆环中间,所述的第一转动圆环的直径大于第二转动圆环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转动圆环与转动杆之间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转动圆环与转动杆之间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链轮,所述转动杆上设有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套设有链条。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动机为减速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供水装置,所述的供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支杆,所述的支杆上设有水管,所述水管的端口处设有进水口,所述的水管沿轴向设有多个喷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17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