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效率高的换热管及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8081.3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2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郑威;胡东兵;胡海利;岳清学;张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2 | 分类号: | F28F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任洋舟;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效率 热管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换热管及换热器。换热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齿状结构和多个第二齿状结构,所有所述第一齿状结构构成第一螺旋环形,所有所述第二齿状结构构成第二螺旋环形,所述第一螺旋环形和所述第二螺旋环形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螺旋环形和述第二螺旋环形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效率高的换热管及换热器,在外表面设置两种形状和高度均不相同的齿状结构,从而在换热管的外表面上形成螺旋流道,形成扰流作用,加强流体在换热管外侧的湍流作用,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第二流体通道能够使流体更加快速的通过第一流体通道,有效的减小压降,进一步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换热管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干式蒸发器因调节性能好,回油简单,制冷剂用量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制冷行业,但由于其固有的传热效率低这一问题,限制了相应产品的开发。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对换热管管内结构进行强化传热的改变,如在内壁面开槽,添加各种翅片等,仍然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管结构的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外表面设置两种形状和高度均不同的齿并呈螺旋排布的换热效率高的换热管及换热器。
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齿状结构和多个第二齿状结构,所有所述第一齿状结构构成第一螺旋环形,所有所述第二齿状结构构成第二螺旋环形,所述第一螺旋环形和所述第二螺旋环形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螺旋环形和述第二螺旋环形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螺旋环形和所述第二螺旋环形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
在所述第一螺旋环形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齿状结构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所述第二螺旋环形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齿状结构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有所述第一间距和所有所述第二间距对应连通形成多条第二流体通道。
每一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以所述管体的轴线为轴线呈螺旋形状。
所述第一螺旋环形的螺旋角的角度范围为45°-85°。
所述第一齿状结构远离所述管体的端部和/或所述第二齿状结构远离所述管体的端部形成尖角。
所述第一齿状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齿状结构的高度。
所述管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轴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共线。
所述螺纹槽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旋环形的螺旋方向相同。
所述螺纹槽的截面为梯形。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宽度范围为0.1mm-0.6mm。
所述第一齿形结构的高度范围为0.6mm-1.5mm,所述第一齿形结构与所述管体接触的端部宽度范围为0.1mm-0.5mm。
所述第二齿形结构的高度范围为0.3mm-0.75mm,所述第二齿形结构与所述管体接触的端部宽度范围为0.1mm-0.5mm。
所述第一齿状结构的形状为四棱锥,所述第二齿状结构的形状为三棱柱。
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的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效率高的换热管及换热器,在外表面设置两种形状和高度均不相同的齿状结构,从而在换热管的外表面上形成螺旋流道,形成扰流作用,加强流体在换热管外侧的湍流作用,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第二流体通道能够使流体更加快速的通过第一流体通道,有效的减小压降,进一步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效率高的换热管及换热器的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80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