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眼球追踪感测器的引脚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7130.1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4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蔡水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欣盛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蒋路帆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球 追踪 感测器 引脚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球追踪感测器的引脚固定结构,包括镜片基材、红外LED灯、连接线路和种子层,所述镜片基材上表面固定铺设有连接线路,所述连接线路的端部下表面与镜片基材之间固定设置有种子层,连接线路的端部上表面与红外LED灯下端的引脚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镜片基材的上表面设置一层种子层,并将红外LED灯和连接线路端部通过种子层附着在镜片基材上,大幅度提升了红外LED灯、连接线路和镜片基材的连接强度,避免了红外LED灯和连接线路脱落,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球追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眼球追踪感测器的引脚固定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眼球跟踪器是一种可以追踪用户眼球的活动并受其控制的技术,眼球跟踪器的工作原理是:眼球追踪器的采集模块放置在镜片上,用户戴上后,向用户发出不可见的红外光,然后利用两个内置照相机搜寻捕获用户眼球的闪烁以及眼网膜的反射,以达到追踪眼球的效果。
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感测器件的引脚和连接线通过压合或粘接的方式附着在基材表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用手触摸容易造成感测器件和连接线的剥落,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牢固的眼球追踪感测器的引脚固定结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用手触摸容易造成感测器件和连接线的剥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球追踪感测器的引脚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眼球追踪感测器的引脚固定结构,包括镜片基材、红外LED灯、连接线路和种子层,所述镜片基材上表面固定铺设有连接线路,所述连接线路的端部下表面与镜片基材之间固定设置有种子层,连接线路的端部上表面与红外LED灯下端的引脚固定连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种子层由单一金属或多种复合金属构成,种子层的厚度为0.01um-0.2um。
在此基础上,所述红外LED灯的数量为若干个,红外LED灯之间通过连接线路串联。
在此基础上,所述连接线路为网状结构,所述连接线路由若干条铜线交叉组成,单条铜线的宽度为0.1um-20um。
在此基础上,所述红外LED灯呈左右对称分布。
在此基础上,所述连接线路沿着镜片基材的边缘圆周分布。
在此基础上,所述镜片基材为PI、PET、PMMA、PC、PPSU、PEI中的一种。
在此基础上,所述连接线路为方格形网状结构。
在此基础上,所述连接线路为放射形网状结构,发射中心为红外LED灯所在位置。
在此基础上,所述连接线路为发散的扇形网状结构,发散中心为红外LED灯所在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镜片基材的上表面设置一层种子层,并将红外LED灯和连接线路端部通过种子层附着在镜片基材上,大幅度提升了红外LED灯、连接线路和镜片基材的连接强度,避免了红外LED灯和连接线路脱落,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线路设置成网状结构,眼球追踪器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发生刮擦,网状结构部分遭受破坏仍能保持各个红外LED灯的导通,提高了眼球追踪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线路设置成网状结构,将单一的宽线路分割成若干条细线路,单条铜线0.1um-20um的线宽不会被人眼观测到,增强了人眼观看效果,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LED灯处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欣盛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欣盛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71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