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孔道扩张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6696.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7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茂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茂德 |
主分类号: | A61M29/00 | 分类号: | A61M29/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 |
地址: | 610101 四川省成都市龙***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道 扩张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体壁上的孔道扩张时的结构复杂、易出血和易损伤组织的问题,提供一种孔道扩张组件,其包括外鞘和扩张导管组,所述扩张导管组由多个从细至粗逐级变大的扩张导管组成,最粗扩张导管能够与外鞘单独使用;多个所述扩张导管一侧的内外壁间设有沿各自的轴向贯通的切口,所述切口能够弹性的张开或闭合,以使各扩张导管能够可滑动地包裹于所述引流管;所述外鞘一侧的内外壁间具有沿外鞘轴向贯通的剖口,所述剖口能够弹性的张开或闭合,以使外鞘能够可滑动地包裹于所述最大外径的扩张导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止血、患者伤痛小、不易损伤组织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孔道扩张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解决了临床穿刺引流的一些难题,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扩张器都是封闭式的圆管状,要安全、快捷、成功地实现该扩张器的目的,进一步扩大瘘道,现有的导丝交换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方法是:置入引流管后,如果要扩张瘘道,需要先经引流管置入导丝,把引流管取出来,然后再在导丝的指引下,依次从细至粗置入逐级扩张导管,将瘘道扩张至需要的大小,然后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反复的操作除容易造成损伤、出血外,导丝还容易折叠、移位或脱出,此外,经导丝扩张,扩张器还可能由于插入过深而损伤远端的组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孔道扩张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体壁上的孔道扩张时的结构复杂、易出血和易损伤组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孔道扩张组件,包括外鞘和扩张导管组,所述扩张导管组由多个从细至粗逐级变大的扩张导管组成,最粗扩张导管能够与外鞘单独使用;多个所述扩张导管一侧的内外壁间设有沿各自的轴向贯通的切口,所述切口能够弹性的张开或闭合,以使各扩张导管能够通过其切口套过引流管并可滑动地包裹于所述引流管;所述外鞘一侧的内外壁间设有沿外鞘轴向贯通的剖口,所述剖口能够弹性的张开或闭合,以使外鞘能够通过其剖口套过最大外径的扩张导管并可滑动地包裹于所述最大外径的扩张导管。
使用时,首先将引流管穿刺入体腔内,并拉直引流管,然后掰开上述扩张导管外壁一侧设置的切口,使其扩张导管外壁一侧形成一个缺口,将扩张导管包裹于引流管上,合上扩张导管外壁,顺着引流管长度方向将扩张导管滑入体腔内,静置一段时间后顺着引流管长度方向缓慢的拔出,掰开扩张导管的切口,取下扩张导管,其次,在逐级更换不同型号的扩张导管重复前序步骤,当最大的扩张导管扩张并退出后,掰开上述外鞘外壁一侧设置的剖口,通过剖口将外鞘包裹于最大的扩张导管外壁上,连同最大的导管一起滑入体腔内,最后取出最大的扩张导管和引流管,从而实现外鞘固定上述孔道的作用,上述体腔包括腹腔、胸腔、颅腔以及胆道、胃肠道、膀胱等器官,实际上包括患者全身各个部位。
本实施方案公开的孔道扩张组件由于将扩张导管组设置成不同外径的扩张导管,且通过不同外径的扩张导管对体壁上的孔道逐级扩张,并通过上述设置的外鞘用来支撑体壁上的孔道,从而使孔道扩张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易止血、患者伤痛小、不易损伤组织且能够方便地实现孔道扩张组件逐级扩张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上述扩张导管组由扩张导管A、B、C、D、E组成,以实现逐级扩张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上述扩张导管A、B、C、D、E具有相同内径的通孔,以便与引流管的外壁相贴合并滑动地配合。
可选地:上述扩张导管由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和柔韧性,以便于滑入体壁上的孔道内,置入和取出均不受影响。
可选地:上述扩张导管末端设为膨大端,以便于扩张导管的开闭和前后的滑动。
可选地:上述扩张导管前端为圆锥形,以便于穿刺进入患者体内组织。
可选地:上述扩张导管主干为管状,其外壁周长分别为10Fr~24Fr,以满足绝大部分临床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茂德,未经李茂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66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